字好书
何满子

《何满子》

时间: 2025-05-07 10:19:40

诗句

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

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晖。

目断巫山云雨,

空教残梦依依。

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9:40

原文展示:

何满子
作者: 和凝 〔唐代〕

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晖。
目断巫山云雨,空教残梦依依。
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

白话文翻译:

这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光,情意绵绵让人怜爱。
桃李芬芳如同鹦鹉的舌头,真令人感叹光阴虚度。
我偏爱那蓝色的罗裙,羡慕她那细腰的身段。
写下无数的鱼笺,犹如花朵锁住春光。
目送那巫山的云雨,空留残梦依依不舍。
我又爱那熏香的小鸭,羡慕她长在屏风内。

注释:

  • 破瓜年:指十六岁,象征青春的开始。
  • 桃李精神:形容桃李花开的美好情景,也寓意人的青春活力。
  • 鹦鹉舌:比喻语言甜美。
  • 虚度良宵:指美好时光的流逝,感叹时光的无情。
  • 蓝罗裙子:指一种蓝色的轻盈裙子,象征女性的美丽。
  • 鱼笺:一种书信,古代常用来表达情感的载体。
  • 巫山云雨:典出《云雨巫山》,比喻情感的缠绵或恋爱关系。
  • 熏香小鸭:形容一种小巧可爱的小鸭子,代表一种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和凝,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与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代,处于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春的美丽与无奈,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何满子》通过细腻、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青春年少的美好与复杂的情感。诗中描写了青春的活力与光阴的流逝,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羡慕。诗人在对蓝罗裙和细腰的羡慕中,折射出对女性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的感叹。

诗的前两句“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通过“破瓜年”直接引入青春的主题,接着用“含情”形容年轻女性的情感状态,展现出青春的活泼与生动。接下来,诗人用“桃李精神鹦鹉舌”来比喻美好的青春,暗示年轻时的情感如同春光般灿烂而易逝。

后面的几句则更为细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羡慕,尤其是“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在展现女性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自卑感和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将青春的美好与短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描绘青春年少,情感丰富,容易吸引他人。
    •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比喻青春的活力与光阴的流逝,感叹美好时光的虚度。
    •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表达对美丽裙子的喜爱和对他人身材的羡慕。
    • “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晖”:用鱼笺写下无限的情感,如同花朵锁住春光。
    • “目断巫山云雨,空教残梦依依”:描绘思念与遗憾,感叹情感的缠绵。
    • “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又一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李精神”比喻青春的活力。
    • 对仗:如“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如“空教残梦依依”,赋予梦以情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短暂光阴的感叹。诗人在羡慕他人美好的同时,反映出自身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青春:象征着活力与可能性。
  • 蓝罗裙:女性美的象征,代表着青春的优雅与魅力。
  • 巫山云雨:象征着情感的复杂与缠绵,寓意深厚的爱情。
  • 小鸭:象征生活的闲适与恬淡,代表对简单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破瓜年”指的是哪个年龄段?

    • A. 16岁
    • B. 18岁
    • C. 20岁
  2. 诗中提到的“蓝罗裙子”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美丽
    • C. 财富
  3. “目断巫山云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A. 高兴
    • B. 思念
    • C. 羞愧

答案

  1. A. 16岁
  2. B. 美丽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和凝《何满子》李白《静夜思》:两者均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前者更加侧重于青春的羡慕与对爱情的期待,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其三 步梅村先生韵 如梦令 如梦令 野桃 如梦令 春后寒雪不已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其五 如梦令 其六 如梦令 悼媳陈氏 如梦令 南师三十周年校庆志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尘泥 穴宝盖的字 邑字旁的字 娇妩 攴字旁的字 匿迹销声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包含危的成语 唧唧 厄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高山大野 撺哄 心焦如焚 遐方绝域 奔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