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时间: 2025-05-10 09:50:32

诗句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

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0:32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作者: 郭璞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
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通过调和呼吸达到真实的和谐,忽然有一天就会灵魂脱离。
轻盈飞升于高空,渺小的景象随之消失。

注释:

字词注释:

  • 吐纳: 吐气和吸气,这里指调息修炼。
  • 致真和: 达到真实的和谐状态。
  • 灵蜕: 灵魂的脱离,指脱离肉体的束缚。
  • 飘然: 轻盈地飞升。
  • : 超越,飞翔的意思。
  • 太清: 指高远的境界或天空。
  • 眇尔: 渺小的,微小的。
  • 景长灭: 眼前的景象渐渐消失。

典故解析:

  • 游仙: 仙人游览,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反映了道教文化对超脱、永生的追求。
  • 灵蜕: 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常见于道教及佛教中对修行者的描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璞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道士,以《游仙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宇宙的感悟,渗透着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道教盛行的时期,郭璞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和对灵魂解脱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仙道的憧憬和修炼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展现了郭璞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诗歌美感。诗中通过“吐纳”、“灵蜕”等字眼,描绘了一个从现实到超越的过程,描写了人从世俗中解脱的状态。开头的“吐纳致真和”不仅仅是对呼吸的描述,更是对一种内在和谐的追求,展现了道教的养生理念。紧接着“灵蜕”的出现,带有一种突兀的美感,仿佛在瞬间将人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两句“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则描绘了飞升后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浩瀚的感慨,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整首诗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既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有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和谐,体现了郭璞的诗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吐纳致真和: 通过调节呼吸,达到一种真实的和谐状态。
  2. 一朝忽灵蜕: 突然有一天,灵魂便会与肉体分离。
  3. 飘然凌太清: 轻盈地飞升于高远的天空。
  4. 眇尔景长灭: 渺小的景象随之消失,意在表达超脱后的无所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灵蜕”比喻灵魂的升华。
  • 对仗: 例如“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展现了对比手法。
  • 意象: 高远的“太清”与渺小的“眇尔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灵魂升华的思想。通过对自然、宇宙的感悟,表现出人类渺小的存在,倡导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吐纳: 代表修行中的内心和谐。
  • 灵蜕: 象征灵魂的解放与升华。
  • 太清: 高远的境界,象征理想的精神世界。
  • 眇尔景: 反映世俗的渺小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吐纳致真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调节呼吸
    B) 世界的和谐
    C) 追求真理
    答案: A

  2. “灵蜕”指什么? A) 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B) 死亡
    C) 迷失
    答案: A

  3. 诗中提到的“太清”是指: A) 现实世界
    B) 仙境
    C) 高远的境界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李白: 强调豪放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诗人研究》
  • 《道教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杂曲歌辞 少年子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草书歌行 月下独酌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协妙 投壶电笑 制置 釒字旁的字 包含小的成语 夙夜不解 歺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鳥字旁的字 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儇媚 包字头的字 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遗老遗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宽洪 中留不报 齲字旁的字 起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