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47
滇南春似锦江春。
水鱼鳞。柳蛾颦。
千树梨花,花底草如茵。
晴日暖风浓胜酒,
熏媚眼,醉游人。
柔丝弱絮软红尘。
惜芳辰。倦游身。
啼鸟惊心,何事唤归频。
不是不归归未得,
愁望远,泪沾巾。
滇南的春天如同锦绣般美丽,
水面闪烁着鱼鳞的光泽,柳枝轻拂,仿佛在愁眉。
千树梨花盛开,花底草地如同绵毯。
阳光明媚,春风温暖,胜过美酒,
让游人陶醉,眼神迷离。
柔软的丝线和轻飘的絮绒,像是在红尘中徘徊。
惜别美好的时光,游玩的身影也感到疲倦。
啼鸟的叫声令人心惊,何以频频唤我回归?
并非不愿归,实则归来未能,
愁绪远望,泪水沾湿了手巾。
“千树梨花”典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描绘了春天盛开的梨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泪沾巾”则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杨慎(1488-1559),明代著名诗人,字德甫,号惭愧山人。杨慎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隽永。
《江城子》创作于杨慎晚年,正值明代政治动荡之时,诗人心中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惆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浓烈的情感。
《江城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游人的心境,意象丰富,情感深刻。首句“滇南春似锦江春”便以生动的比喻引入,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水面鱼鳞、柳蛾颦等意象,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刻画出大自然的动人景象。诗人对春景的热爱与游人的陶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感受到的无奈与伤感。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展示了杨慎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细腻的情感描写。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惆怅,深刻揭示了人在美好的时光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属的渴望,流露出浓厚的乡愁情怀。
“滇南春似锦江春”中的“锦”主要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千树梨花”象征什么?
诗人对“归”的渴望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