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一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3:34:16

诗句

旧德凋零尽,惟公尚典型。

遂无宣室对,徒有景钟铭。

志欲兼三代,文皆刺六经。

何由瞻傅说,但觅泰阶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4:16

原文展示: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一
作者: 韩驹 〔宋代〕

旧德凋零尽,惟公尚典型。
遂无宣室对,徒有景钟铭。
志欲兼三代,文皆刺六经。
何由瞻傅说,但觅泰阶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公的追思与哀悼。诗中提到旧德已经凋零,只剩下郑公的品德作为典范。如今无法再与他在宣室相对,只剩下空洞的景钟铭文。诗人渴望能像古代的三代君王那样道德全备,然而他所作的文章却只能刺痛《六经》。他感叹自己无法看到傅说这样的贤者,只能空寻泰阶的星辰。

注释:

  • 旧德:指古代的德行。
  • 典型:指典范,值得学习的榜样。
  • 宣室:古代帝王的寝室,象征着贤者的陪伴。
  • 景钟铭:指古代的铭文,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
  •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象征着古代的仁君贤臣。
  •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代经典。
  • 傅说:指古代著名的贤者,象征着才德兼备的人。
  • 泰阶星:古代传说中的星,象征着理想的贤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驹,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其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缅怀故枢密郑公而作,表达了对其德行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人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既感叹古人的德行已不复存在,也渴望有像郑公一样的贤者能出现。

诗歌鉴赏: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一》是一首哀悼诗,通过对郑公生前德行的缅怀,反映了诗人对当下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诗的开头“旧德凋零尽”,即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表露出对过往道德典范的怀念与惋惜。接着提到“惟公尚典型”,强调郑公的品德在当时社会中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遂无宣室对”,这句暗示郑公已离世,无法再与之共议理想与道德。而“徒有景钟铭”,则是对逝者的追忆,景钟的铭文虽有记载,但无法替代郑公的存在。诗人在此感到深深的失落。

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想要兼具古代三代的德行,却只能以“刺六经”自勉,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最后一句“何由瞻傅说,但觅泰阶星”,更是以傅说和泰阶星象征理想中的贤者,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意蕴深邃,情感真挚,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韩驹作为诗人的敏锐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德凋零尽:表达古代的道德标准已不复存在。
  2. 惟公尚典型:郑公的品德仍然成为后人的楷模。
  3. 遂无宣室对:郑公已逝,无法再面对面交流。
  4. 徒有景钟铭:虽有铭文记载,但无法替代郑公的存在。
  5. 志欲兼三代:希望能像古代贤君一样具备道德。
  6. 文皆刺六经:所作之文只能与经典相抵触,感叹现实。
  7. 何由瞻傅说:想要仰望傅说这样的贤者。
  8. 但觅泰阶星:渴望能找到理想中的那颗星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旧德凋零尽,惟公尚典型”,对称工整。
  • 象征:景钟铭象征逝去的荣耀,泰阶星象征理想的贤者。
  • 比喻:将郑公的德行作为典范,表达对道德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者的追思与怀念,表现了对历史贤者的尊崇与对现实道德标准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德:象征过去的道德典范。
  • 典型:作为道德楷模的郑公。
  • 景钟铭:象征对逝者的怀念。
  • 三代:古代的仁君贤臣,象征理想的治国之道。
  • 傅说:象征才德兼备的贤者。
  • 泰阶星:象征理想中的贤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旧德”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的文化
    • B. 古代的道德
    • C. 古代的建筑
    • D. 古代的风俗
  2. “何由瞻傅说”中的“傅说”象征什么?

    • A. 贤者
    • B. 皇帝
    • C. 农民
    • D. 战士
  3. 该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历史的追思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 杜甫《春望》:对国家衰败的哀叹,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韩驹的这首挽词与李白的《庐山谣》在表达对贤者的追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的作品着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洒脱,而韩驹则更强调对社会道德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韩驹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对古诗的分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张继 题卢十一所居(一作卢十) 重阳日酬李观 山中五咏。春早 逢庄纳因赠 送张南史(效何记室体) 送元晟归潜山所居(一作送王山人归别业) 送归中丞使新罗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乛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愠愠 效结尾的成语 泾渭分明 博物君子 隶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山林隐逸 珍御 包含娜的词语有哪些 霞宫 忘乎其形 田赋 云日 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省无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