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0
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一
作者: 韩驹 〔宋代〕
内阁论思密,西班步武清。
谁无子隆贵,独被主恩荣。
带曳黄金重,鞍飞白玉轻。
旧时行乐地,箫鼓入佳城。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公的追悼。诗中提到内阁讨论政事,西班的军队清明有序。谁家没有儿子荣华富贵,而李公却独自享受着皇上的恩宠。李公的身世如同黄金般沉重,而他的马鞍则轻如白玉。曾经的欢乐场所,如今却已是箫鼓声中,迎接李公的归来。
作者介绍:
韩驹,宋代诗人,以其辞藻华丽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是为李公而作,李公是一位受到皇帝宠信的高官,其去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哀悼。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公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政治环境。
《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一》通过对李公生前地位的描绘和死后受人追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诗中前两句通过“内阁论思密,西班步武清”两句,反映出李公在政治上的才华与地位,表现出他在朝廷内外的威望与清明的政风。接下来的“谁无子隆贵,独被主恩荣”,则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李公的特殊地位,突显出他与众不同的荣耀与受到的恩宠。
在表现李公的身世时,诗人用“带曳黄金重,鞍飞白玉轻”形象化地描绘出李公的责任与荣耀。这里的“黄金重”不仅是指财富的象征,更隐含着身为高官的沉重责任;而“白玉轻”则暗示李公享受的荣华富贵并没有让他感到负担,反而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旧时行乐地,箫鼓入佳城”,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描述了李公生前的快乐场景与离世后的追悼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对李公的追悼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怀念,更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敬仰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西班”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谁无子隆贵”的意思是什么?
“箫鼓入佳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韩驹的《故正议李公挽词》同样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哀悼之情,但杜甫的作品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韩驹则通过对李公生前荣华的描绘,展现了更多的历史感和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