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3:42
关山月
作者:陆德蕴 〔明代〕
青海城高寒吐月,
白龙堆下沙如雪。
一镜明明圆复缺,
长倚关山照离别。
胡笳声悲胡马嘶,
五更影落阴山西。
铁衣寒重露凄凄,
兰闺正掩残灯啼。
青海城高高的寒冷夜空中,月亮从天际升起;
白色的沙堆在阳光下如同雪一样洁白。
月亮明亮而圆,但又时常缺损;
我长久倚靠在关山上,照耀着离别的情愫。
胡笳的悲鸣声响起,胡马悲哀地嘶鸣;
清晨五更时分,影子渐渐落在阴山的西侧。
铁甲寒重,露水凄凉湿冷;
兰闺深处,正掩着残灯,泪声啼哭。
陆德蕴(约1470年-约1540年),字子华,号子华,明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边塞风光,表现离别与思念的情感,风格清新、细腻。他的作品通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关山月》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青海城中看到的月亮和沙堆,激起他对亲友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借景抒情,展现出浓厚的情感。
《关山月》是一首充满思乡与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边塞的自然风光时,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开篇以“青海城高寒吐月”引入,青海的寒冷与孤独感立刻传达给读者,月亮在高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寓意着诗人心中那份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下来的“白龙堆下沙如雪”,不仅展现了青海的自然风貌,也用沙子的洁白与纯净来反衬离别的伤感。
诗中“长倚关山照离别”,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关山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胡笳声悲胡马嘶”,则通过音乐和动物的声音加强了孤独与哀伤的氛围,胡笳是边疆的乐器,常常用来传达思乡情。而“铁衣寒重露凄凄”一句,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冷清而凄凉的场景,铁甲的沉重感和露水的凉意相互交织,加深了离别的悲痛。
最后几句“兰闺正掩残灯啼”,将视角转向女子的闺房,展现了女性在离别后的孤独与泪水。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值得反复品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内心情感,体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月亮、沙子、胡笳等意象,把孤独与哀伤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传达了人在边疆生活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青海城”主要描绘了哪个地区的景象?
A. 西北
B. 东南
C. 中部
D. 北方
“铁衣寒重露凄凄”中的“铁衣”指的是什么?
A. 盔甲
B. 衣服
C. 披风
D. 鞋子
诗中“兰闺正掩残灯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孤独
C. 愤怒
D. 忧伤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陆德蕴的《关山月》在意境上更加悲凉,前者表现出壮阔的山河景象与乐观的情怀,而后者则通过边疆的月色与沙漠,传达出深沉的离愁与孤独感。两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