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51
晓坐还元阁望渔洋山
僧楼借床眠,宵残听粥鼓。
清盥据梧坐,山翠飞入户。
夙慕渔洋名,常如梦天姥。
夜来看不足,朝窗笏更拄。
宛将螺子黛,镜中画眉妩。
法华虽附丽,卑之奚足数。
忆昔王尚书,好事鲁掠取。
至今竟属公,湖山号宗主。
譬诸冶城墩,风流擅千古。
自来称王谢,后先堪接武。
平山一瓣香,敬为先生许。
典型犹在望,苍茫云缕缕。
在僧楼里借床睡觉,夜深时分听着粥煮的声音。
清晨洗漱后坐在梧桐树下,青山的翠色飞入窗户。
我早已仰慕渔洋的名声,常常像在梦中见到天姥山。
夜晚看得不够,早晨在窗前又用手撑着。
宛如用螺子色的黛画眉,镜中映出妩媚的容颜。
法华山虽然风景如画,却何足挂齿呢?
我还记得昔日王尚书的好事,像鲁国人一样掠夺。
如今这些山水都属于公家,湖山被称为宗主。
就像冶城的基石,风流才子独领千古。
自古以来称王谢,后来的诗人也能接上武。
平山的一瓣香,恭敬地献给老师。
典范依然在远望,苍茫的云层缭绕不绝。
作者介绍:鲍珍,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鲍珍游览渔洋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晓坐还元阁望渔洋山》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全诗开头以“僧楼借床眠”引入,带有一股静谧的氛围,融入了清晨的宁静。诗人在僧楼中借宿,夜晚的余音和清晨的宁静交织,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接着,诗人提到“夙慕渔洋名”,透露出对渔洋山的向往,仿佛在梦中与天姥山对话,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诗中的“宛将螺子黛,镜中画眉妩”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的妩媚,暗含着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提到王尚书的事迹,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风流人物的敬仰。最后以“苍茫云缕缕”结束,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在说,尽管时光荏苒,历史的典范依然在眼前。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情怀,既有个人的感慨,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思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回顾历史,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思考,展现了他对文化的深厚理解和自我情感的独特表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僧楼”是指什么?
A. 僧人的房屋
B. 学校
C. 酒店
D. 宫殿
诗人对渔洋山的态度是:
A. 厌恶
B. 无所谓
C. 向往
D. 恐惧
“宛将螺子黛,镜中画眉妩”中的“螺子黛”指的是什么?
A. 胭脂
B. 眉笔
C. 眼线
D. 口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