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6:50
《书室揭刘元城陈了斋像以自厉》
作者: 高斯得(宋代)
我昔天台游,偶得陈公像。
以公谪是邦,祠堂悬真相。
寻执宪于衡,复得划元城。
以公子孙寓,家传遗写真。
揭之书室内,朝夕得晤对。
焉能为之役,妄意他年配。
刘公色贞坚,疾惇固宜然。
陈公甚和易,排京乃敢言。
惇京为腐草,二公长不老。
汝其择于斯,庶以传不朽。
我曾经游览天台山,偶然得见陈公的画像。
因为他被贬谪在此地,祠堂里悬挂着他的真像。
之后我翻看宪法,发现了刘元城的记载。
陈公的子孙世代居住,家中传承有他的遗像。
将他的像揭挂在书房里,朝夕都能见到他。
怎么能为了这副画像而劳累,妄想与他相配?
刘公的面容坚贞,性情正直自当如此。
陈公则温和易近,敢于在京城直言不讳。
惇京如同腐草,二位公卿长生不老。
你应当选择这样的楷模,才能传承不朽的名声。
作者介绍:高斯得,宋代诗人,以清新高远、深邃的思想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偶然获得陈亮像后所作,体现了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与敬仰,以及通过这些名人激励自身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陈了斋和刘元城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钦佩和对个人修身的鞭策。诗人在描述这些人物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刘公的坚贞与陈公的温和,展现了不同性格的士人所具备的品德特征。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隐喻,也有历史人物的象征意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朝夕得晤对”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亲近与依靠,仿佛这些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品德可以指引诗人前行。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气度与抱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品德的追求,以及希望通过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和后人不懈努力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人曾游览的地方是哪里?
陈公因为什么原因被贬?
诗中提到的刘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斯得的《书室揭刘元城陈了斋像以自厉》,体会其所传达的历史感悟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