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8:50
小师写真请赞
作者: 释绍昙 〔宋代〕
眉似帚粗,面如漆墨。
人道慈悲,谁知恶毒。
蒿篱关猛虎,宽处有威。
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
喜臧仓沮,不遇鲁侯。
忍伯夷饥,不食周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外表粗犷、内心复杂的人物。他的眉毛粗得像扫帚,脸色黑如墨,外人认为他慈悲,但谁能知道他内心的恶毒呢?他像蒿草篱笆般严密地关住猛虎,在宽阔的地方却有威严。用笔如同养活苍龙,笔直中却藏有曲折。虽然喜爱的是仓公和沮公,但却没有遇到鲁侯;他能忍受伯夷的饥饿,却不愿吃周朝的粮食。
释绍昙,宋代著名和尚,诗人,以出色的诗才和深厚的佛学修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性、社会的独到见解,风格兼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释绍昙借助诗歌抒发对世俗的反思与批判。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个人内心挣扎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外貌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诗人以“眉似帚粗,面如漆墨”开篇,直接塑造出一个外表粗犷却内心阴险的人物形象,强烈的对比引发读者的兴趣。接着,通过“人道慈悲,谁知恶毒”的转折,揭示了外在与内在的反差,突显人性的复杂。诗中的“蒿篱关猛虎”与“宽处有威”展现了防卫与威慑的双重意象,暗示在现实中生存的艰难与力量的博弈。
接下来的“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则是一种对文才的赞美,表明诗人追求内心深邃与外在表现的统一。这不仅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也暗含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提到伯夷与鲁侯,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与不屈。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传达出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激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共鸣。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外表与内心的反差,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批判。
释绍昙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眉似帚粗”形容的是:
“笔管养苍龙”中的苍龙象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