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09
月下笛·与客携壶
作者: 姜夔 〔宋代〕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
幽禽自语。啄香心,度墙去。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
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凝伫,曾游处。
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
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
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
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
与客人一起提着酒壶,梅花已经凋谢,夜里下起了风雨。
幽静的鸟儿在低声自语,啄着芬芳的花瓣,越过墙去。
春天的衣裳都是用柔嫩的芽剪成的,仍然沾染着残留的花茸。
怅惘中,像是玉钿被扫过,朱门紧闭,再也无法相见。
凝视停留在曾经游玩的地方。
只系着马在垂杨下,认得那只鹦鹉。
在扬州的梦中醒来,彩云飞过不知去向何处?
多情的人必须仰赖梁间的燕子,问问她们吟唱的袖弓是否还在?
怎能知道错过了人,年少时光就这样虚度了。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晚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人,擅长词、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姜夔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月下笛·与客携壶》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游玩时与友人共饮,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雨后梅花凋零的场景,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携壶共饮的情景,充满了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与惆怅。开头“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诗人以梅花为引子,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接着描绘了幽禽自语、啄香心的细腻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
词中“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表达了对无法再见旧友的失落感,朱门的深闭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结尾的“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更是流露出对光阴虚度的惋惜,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词中自然而流畅的情感流露,搭配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姜夔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命运的敏感捕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虚度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姜夔对生命的敏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的消逝
B. 春天的到来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A
诗人对年少时光的感慨是什么?
A. 懊悔虚度
B. 感到快乐
C. 忘却烦恼
答案: A
“朱门深闭”暗示了什么?
A. 富贵人家的繁华
B. 人际关系的隔阂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