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2:36
游青城
作者: 刘咸荥 〔近代〕
晴开半日趁天光,
竹杖棕鞋野趣长。
峰好都从攒处秀,
山深只惜去时忙。
探奇不数麻姑迹,
览胜如登选佛场。
想见群仙高拍手,
断岩悬处石苍苍。
在晴朗的日子里,趁着阳光明媚,
我背着竹杖,穿着草鞋,尽享大自然的乐趣。
山峰的美丽在于它们聚集的地方,
而山中的深邃让我惋惜匆匆离去。
探寻神奇的事物不止是麻姑的足迹,
观赏胜景仿佛是在选定佛教圣地。
我想象着众仙高兴地拍手,
在那悬崖峭壁上,岩石苍苍而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咸荥(1880-1934),近现代诗人,字仲明,号雪窗,江苏人。他的诗风受传统文学影响,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相结合。
创作背景: 《游青城》写于刘咸荥游历青城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寻求心灵的宁静。
这首《游青城》通过清新的景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带着竹杖和草鞋,在青城山中游历,享受大自然的野趣。这里的“竹杖”和“棕鞋”不仅是游历的工具,更象征着一种简朴自在的生活方式。
中间两句则着重表达了山峰的美和深山的幽静,诗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惋惜,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匆忙。这里的“峰好都从攒处秀”与“山深只惜去时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人类活动的无奈。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想象众仙在高处欢呼,石头苍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青城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竹杖棕鞋”象征什么?
A. 物质的富裕
B. 简朴的生活
C. 追求名利
答案:B
填空题:诗人对青城山的态度是__。
答案:热爱与惋惜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麻姑”是指一种植物。
答案: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