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51
邺侯家藏三万轴,
牙签新若手未触。
此翁眼如九秋鹰,
一过成诵不再读。
愧非玄晏独峥嵘,
复愧王郎著论衡。
案头萤乾太苦相,
久假不归何痴生。
开州公子好奇古,
胸中宝笈森四库。
安用邺候插架书,
向来借我纸上语。
频年多病百不如,
准拟传书学截蒲。
还君一鸱细故尔,
莫厌时时开锁鱼。
这首诗的意思是:邺侯家里藏有三万卷书籍,书籍的封面新得像是从未被人触碰过。在我面前,这位老翁的眼睛如同九月的鹰,书一读就能熟记,之后就再也不会翻阅。对此我感到惭愧,自己并没有像玄晏那样卓越,甚至连王郎的论衡也不及。书案上的萤火虫干枯得很可怜,借书已久不归,真是愚痴。开州的公子对古书情有独钟,心中珍藏的书籍如同四库全书。邺侯的书架上的书又有什么用呢?我从中借来的不过是纸上的言语而已。多年的病痛让我无能为力,打算把书传给你以学会截蒲。现在归还给你这本小书,别厌烦我时常打开书锁来借阅。
李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怀和交友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书卷与友谊。
此诗创作于李彭与友人王生的交往中,反映了他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借书还书的礼仪和友谊的珍贵。
李彭的《送所借书还王生》以书为媒介,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李彭通过对邺侯书籍的描绘,勾勒出一个藏书丰富、书香四溢的环境,表达了对古籍的敬仰与对自己学识的自省。诗的开篇描绘了书籍的丰厚和新颖,紧接着通过“此翁眼如九秋鹰”的比喻,展现出对友人的赞美和羡慕。
随着诗的深入,李彭表示对自己知识的惭愧,认为自己不如古代的名人,这种自谦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对学业的追求。接下来提到的“频年多病百不如”,则流露出他对健康的无奈和对学习的渴望。最后几句以“还君一鸱细故尔”结束,既是归还书籍的礼仪,也是对友谊的珍视,表达出希望能够常常交流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李彭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谦逊和求知的态度。
李彭在诗中提到的“邺侯”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侯爵?
A. 洛阳
B. 邺城
C. 开州
D. 长安
诗中提到的“此翁眼如九秋鹰”是用来形容谁的?
A. 邺侯
B. 李彭
C. 王郎
D. 老翁
诗中“频年多病百不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快乐
D. 自豪
答案:
对比李彭的作品,可以发现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对生命的思考,但李彭更注重知识与友谊的交融。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籍的珍贵与知识的渴求,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重视与对自身学识的自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