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所借书还王生

《送所借书还王生》

时间: 2025-04-30 21:37:51

诗句

邺侯家藏三万轴,牙签新若手未触。

此翁眼如九秋鹰,一过成诵不再读。

愧非玄晏独峥嵘,复愧王郎著论衡。

案头萤乾太苦相,久假不归何痴生。

开州公子好奇古,胸中宝笈森四库。

安用邺候插架书,向来借我纸上语。

频年多病百不如,准拟传书学截蒲。

还君一鸱细故尔,莫厌时时开锁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51

送所借书还王生

作者: 李彭 〔宋代〕


原文展示

邺侯家藏三万轴,
牙签新若手未触。
此翁眼如九秋鹰,
一过成诵不再读。
愧非玄晏独峥嵘,
复愧王郎著论衡。
案头萤乾太苦相,
久假不归何痴生。
开州公子好奇古,
胸中宝笈森四库。
安用邺候插架书,
向来借我纸上语。
频年多病百不如,
准拟传书学截蒲。
还君一鸱细故尔,
莫厌时时开锁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邺侯家里藏有三万卷书籍,书籍的封面新得像是从未被人触碰过。在我面前,这位老翁的眼睛如同九月的鹰,书一读就能熟记,之后就再也不会翻阅。对此我感到惭愧,自己并没有像玄晏那样卓越,甚至连王郎的论衡也不及。书案上的萤火虫干枯得很可怜,借书已久不归,真是愚痴。开州的公子对古书情有独钟,心中珍藏的书籍如同四库全书。邺侯的书架上的书又有什么用呢?我从中借来的不过是纸上的言语而已。多年的病痛让我无能为力,打算把书传给你以学会截蒲。现在归还给你这本小书,别厌烦我时常打开书锁来借阅。


注释

  • 邺侯:指邺城的某位侯爵,意指书籍的收藏者。
  • 牙签:比喻书籍的新鲜程度,未被人翻阅。
  • 九秋鹰:形容老翁的眼睛锐利,象征着智慧和记忆力。
  • 玄晏:指的是汉代的思想家,代表卓越的学识。
  • 王郎: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著有《论衡》。
  • 萤乾:指书桌上干枯的萤火虫,形容久无人读书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怀和交友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书卷与友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彭与友人王生的交往中,反映了他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借书还书的礼仪和友谊的珍贵。


诗歌鉴赏

李彭的《送所借书还王生》以书为媒介,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李彭通过对邺侯书籍的描绘,勾勒出一个藏书丰富、书香四溢的环境,表达了对古籍的敬仰与对自己学识的自省。诗的开篇描绘了书籍的丰厚和新颖,紧接着通过“此翁眼如九秋鹰”的比喻,展现出对友人的赞美和羡慕。

随着诗的深入,李彭表示对自己知识的惭愧,认为自己不如古代的名人,这种自谦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对学业的追求。接下来提到的“频年多病百不如”,则流露出他对健康的无奈和对学习的渴望。最后几句以“还君一鸱细故尔”结束,既是归还书籍的礼仪,也是对友谊的珍视,表达出希望能够常常交流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李彭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邺侯家藏三万轴:描写邺侯的藏书之丰厚。
  2. 牙签新若手未触:形容书籍如新,未被人翻阅。
  3. 此翁眼如九秋鹰:赞美老翁的智慧和记忆力。
  4. 一过成诵不再读:表示读过书后便能记住,不用再读。
  5. 愧非玄晏独峥嵘:自愧不如古代名人。
  6. 复愧王郎著论衡:再次自愧无法与王粲相提并论。
  7. 案头萤乾太苦相:书桌上干枯的萤火虫暗示无人读书的苦恼。
  8. 久假不归何痴生:借书已久未还,感到愚痴。
  9. 开州公子好奇古:介绍开州的公子对古籍的热爱。
  10. 胸中宝笈森四库:胸中藏有四库全书的丰厚知识。
  11. 安用邺候插架书:表达对邺侯书籍的无奈。
  12. 向来借我纸上语:借来的只是书中的言辞而已。
  13. 频年多病百不如:多年的病痛使得学习困难。
  14. 准拟传书学截蒲:想把书传给他以学习。
  15. 还君一鸱细故尔:归还给友人的书籍。
  16. 莫厌时时开锁鱼:希望友人不要厌烦自己时常借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如九秋鹰”,形象生动。
  • 对仗:如“愧非玄晏独峥嵘,复愧王郎著论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家藏三万轴”,强调了藏书的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谦逊和求知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承载着文化。
  • 邺侯:代表着拥有丰厚知识的人。
  • 萤火虫:象征着书桌上的冷清与无人问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彭在诗中提到的“邺侯”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侯爵? A. 洛阳
    B. 邺城
    C. 开州
    D. 长安

  2. 诗中提到的“此翁眼如九秋鹰”是用来形容谁的? A. 邺侯
    B. 李彭
    C. 王郎
    D. 老翁

  3. 诗中“频年多病百不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快乐
    D. 自豪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李彭的作品,可以发现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对生命的思考,但李彭更注重知识与友谊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籍的珍贵与知识的渴求,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重视与对自身学识的自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即事 戏作花卿歌 重简王明府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老病 滕王亭子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品白衫 川字旁的字 够意思 付之东流 倒八字的字 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墩的词语有哪些 誉过其实 黹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包含佳的成语 匸字旁的字 吴牛喘月 坦坦 赞叹不已 振裘持领 抉发 开山始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