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6
蜀丝趁日染干红。微暖面脂融。
博山细篆霭房栊。静看打窗虫。
愁多胆怯疑虚幕,声不断暮景疏钟。
团团四壁小屏风。啼尽梦魂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利用蜀地的丝线染成红色,脸上的妆也因微暖而融化。她在博山的细篆灯光下,静静地看着窗外的虫子飞舞。愁苦之多让她感到胆怯,似乎怀疑这虚幻的幕布,耳边传来的钟声在黄昏中显得格外疏远。四周的小屏风环绕着她,仿佛将她的梦魂也一同啼哭。
周邦彦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词风婉约、细腻著称。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深受文人雅士的影响。
《月中行(怨恨)》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虚幻情感的思索。周邦彦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孤独与无奈。
《月中行(怨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女子在温暖阳光下的生活画面,然而在这表面的宁静中,隐藏着深深的愁苦和孤独。诗歌从一开始便以“蜀丝趁日染干红”引入,画面感十足,呈现出一种精致而又温暖的气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愁苦的情感逐渐浮现,女子的“愁多胆怯疑虚幕”,显露出她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先是描绘了阳光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接着却转向了孤独与悲伤。尤其最后一句“啼尽梦魂中”,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女子在梦中哭泣的无奈,仿佛一切美好都被梦魇所吞噬。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博山细篆”,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深刻的思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怨恨与孤独交织,充分展现了周邦彦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性情感的敏锐洞察。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在宁静生活中的内心挣扎,展现了对虚幻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孤独、怨恨与对生活的无奈。
选择题:诗中“蜀丝”最可能代表什么?
填空题:诗句“愁多胆怯疑虚幕”中,表达了诗人对___的怀疑。
判断题: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月中行(怨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前者侧重于愁苦和孤独,后者则更多表现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成就。
通过以上的学习与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月中行(怨恨)》这首诗的美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