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山寺

《金山寺》

时间: 2025-05-02 11:16:01

诗句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01

原文展示:

金山寺
——翁逢龙 〔宋代〕
波涛涌处浮双塔,
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
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
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
几回惊起定僧禅。

白话文翻译:

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双塔浮现而出,
塔影在高高低低的树影旁摇曳。
山下虽然没有通往寺庙的归路,
但门前却有过往的淮河船只。
石峰隔水,难以寻找到水,
井脉通向泉水,容易找到泉水。
听说老龙归回洞口,
几次惊动了正在禅修的僧人。

注释:

  • 波涛: 指汹涌的波浪。
  • 双塔: 指金山寺内的双塔,象征着寺庙的巍峨与庄严。
  • 归寺路: 通往寺庙的路;此处暗示山下的道路不便。
  • 淮船: 指在淮河上航行的船只,体现了水路交通的便利。
  • 石峰: 指山中的石峰,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的险峻。
  • 井脉: 指地下水脉,与泉水相通。
  • 老龙: 传说中居住在水中的龙,象征着自然灵异的存在。
  • 定僧禅: 指正在静坐禅修的僧人。

典故解析:

"老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常见的形象,通常与水源、雨水等自然现象相关联。传说中,龙能呼风唤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控制。金山寺作为一个古老的寺庙,常常与道教及佛教的文化相交织,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逢龙,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佛教思想,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金山寺》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对金山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思考,反映出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山寺》通过波涛汹涌的水面与静谧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诗中描绘的双塔在波涛中浮现,既有自然的力量,又有宗教的庄严,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思考人类与自然、宗教之间的关系。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一句,表达了虽然前往寺庙的路不便,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水路到达,体现出对信仰的追求与向往。接着,"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则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复杂与神秘。

最后的"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则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在暗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信仰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波涛涌处浮双塔: 描述了金山寺的双塔在波涛中浮现,生动展现出水波的动感。
  2. 塔影高低树影边: 塔的影子与树木的影子交错,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 山下虽无归寺路: 尽管山下没有通往寺庙的清晰道路,暗示出孤独与远离。
  4. 门前却有过淮船: 表明虽然道路不便,但水路仍可通达,象征信仰的可达性。
  5. 石峰隔水难寻水: 形象地表现出山水之间的阻隔,增加了自然的神秘感。
  6. 井脉通泉易得泉: 强调了地下水脉的丰富,象征着潜在的资源。
  7. 闻说老龙归洞口: 引入神话元素,增强了诗的意境。
  8. 几回惊起定僧禅: 描绘了僧人在修行时的宁静被打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波涛涌处浮双塔"中的“浮双塔”,将寺庙与自然的动态结合。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仗的美感,加强了韵律感。
  • 拟人: "老龙归洞口"中的“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展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塔: 代表信仰与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宗教的向往。
  • 波涛: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反映出外界的动荡。
  • 石峰: 强调自然的险峻与复杂,暗示着人生的艰难。
  • 老龙: 代表神秘与自然的力量,体现出古代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山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翁逢龙
    • D) 杜甫
  2.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水与寺庙的关系?

    • A) 山下虽无归寺路
    • B) 门前却有过淮船
    • C) 井脉通泉易得泉
    • D) 几回惊起定僧禅

答案:

  1. C) 翁逢龙
  2. B) 门前却有过淮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 同样描绘山水,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翁逢龙的宗教情感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自然、人文与情感的不同表达和理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橡媪叹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 夜看樱桃花 杂体诗 其二 夜会问荅十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奉题屋壁 奉和鲁望白菊 宿报恩寺水阁 太湖诗·孤园寺(梁散骑常侍吴猛宅) 补周礼九夏系文 其九 骜夏 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八流 魂惊魄落 金字旁的字 油殿 头上安头 要结尾的成语 画中有诗 大字旁的字 死生 石字旁的字 柊楑 伏伏腊腊 支字旁的字 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指点江山 王右丞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