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2:5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58:27
和元规见勉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观君词语中,具引先贤事。
了然道在兹,不行而善至。
君今真至矣,奏乐求真知。
一言见吾子,固难尽於辞。
知君贯老庄,亹亹蹈大荒。
剧谈玄中玄,豁落无边旁。
有学必有待,不与诸魔对。
涉景若与知,何尝讶谲怪。
疑论涣已释,则信为善士。
主善以为师,天真从可致。
人间犹论分,仙事宜任运。
有命终出伦,盍死即待尽。
大道非罔象,明明万物上。
使我一闻知,应是快神爽。
休更论浅深,斯言尽诚心。
时哉且落魄,此语吾所钦。
傍听亦笑嗤,不责於仁慈。
所幸异流俗,事物中思惟。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与鼓励,诗人认为从朋友的言辞中能够引出先贤的智慧,说明道理就在于此,无需刻意追求善行。朋友的到来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知识,一句话能让人感悟到深意,虽难以用言辞全然表达。诗人认为朋友了解老庄的哲学,深入探讨玄妙的道理,心中豁达,视野宽广。学习必然有其等待的过程,不必与世俗的纷争对抗。对景物的观察与理解,自然不会感到奇怪。怀疑的论调已经澄清,信任才是善良的标志。以善为师,纯真的本性就能实现。在人间仍有人讨论分界,而仙道应当顺其自然。命运终究有定数,何不安然等待。大道并无形象,万物皆在明亮之中。只要耳闻目睹,便能心神畅快。无需再论浅显与深奥,以上的言语尽是诚心。时光虽落魄,这话是我所钦佩的。旁人听了也许会笑,但我不责怪他们的仁慈。而我能幸遇不同的流派,在世事中思考哲理。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道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该诗在友人元规的激励下而作,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中蕴含着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与感悟,体现了宋代士人的胸怀与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张继先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与推崇。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对朋友的高度认同和赞赏。诗人通过观察朋友的言辞,感受到一种先贤智慧的传承,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哲理的光辉。诗中提到的“老庄”哲学,不仅是对古代哲学家智慧的敬仰,更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反思。
诗中对“善”的强调,体现了作者对道德的追求。在经历世俗的纷扰后,仍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正是诗人所推崇的境界。此外,诗中提到的“主善以为师,天真从可致”,即使在复杂的人生中,也要以善良为基准,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歌的最后几句,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对于旁人的评判不以为意,反而欣赏与珍视自己的思考过程,体现了作者对个体思维的尊重与自信。这种对超越世俗的追求,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哲学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真知的追求与对善良的推崇,体现了在纷扰的人间中,仍需保持内心的纯真与对道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体现出哲学的深度与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哲学家是:
A) 孟子
B) 老子
C) 荀子
诗人认为“善”与“真知”之间的关系是:
A) 相互排斥
B) 彼此呼应
C) 无关紧要
诗中提到“有命终出伦”是指:
A) 命运是固定的
B) 人生可以改变
C) 不需要担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道家思想的不同解读与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该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