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43
来不来,去不去,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飞花落无数。
来与不来,去与不去,脚下是须弥山,脑后高举着擎天柱。大藏经无法宣扬,佛眼也无法察看。众多的禅师,渐渐在春天里变老,懂得珍惜春光,昨夜飞舞的花瓣,不知落了多少。
作者介绍:释法泉,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禅宗思想和诗词创作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自然、宗教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墨客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日益倾向于禅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偈七首》以禅宗的视角探讨生命的来去和时间的流逝。诗的开头以反复的“来不来,去不去”引出一种对存在与虚无的思考,仿佛在问人们在这世间究竟应如何选择。接着提到“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这两句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人的渺小与宇宙的伟大,与佛教中无常的道理相呼应。
“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教义的深奥与难以言表,似乎在揭示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真理。最后的几句则转向对时光的感慨,禅师们在春天的流逝中渐渐变老,不禁令人感到对生命短暂的惋惜。整首诗融汇了哲思与自然之美,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对时间的珍惜,表现了禅宗思想中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须弥山”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来不来,去不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