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1:04
天柱峰尖半点云,散为狱麓橘洲春。
尽供诗客挥毫里,怪底春空态度新。
入夜云来宿两窗,明朝云去照三湘。
也知远岫无心出,解后为霖亦不妨。
在天柱峰的尖顶上,有一丝云彩,散落在狱麓和橘洲的春天里。
这些云彩为诗人们提供了挥毫创作的灵感,难怪春天的景象显得格外新颖。
入夜时,云彩聚集在窗前,明天又将散去,照耀三湘大地。
我也知道远方的山岫是无心而出,化作春雨也无妨。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览长沙时,描绘了天柱峰的云彩和橘洲春景,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这首诗以天柱峰的云彩和周围的自然景色为切入点,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以“天柱峰尖半点云”描绘了云在高山之巅的形象,暗示了自然的壮丽。接着通过“散为狱麓橘洲春”,将云与春天的橘洲相联系,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意境。诗中“尽供诗客挥毫里”,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暗示自然之美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在夜晚,云彩聚集在窗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而“明朝云去照三湘”用明快的笔触展示了阳光照耀的景象,给人以希望与生机的感觉。诗的最后两句“也知远岫无心出,解后为霖亦不妨”,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豁达开朗的性格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柱峰”位于哪个省?
诗中“明朝云去照三湘”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题长沙锺仲山判院岫云舒卷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两者皆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但王之涣的作品更注重表现高远的情怀,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细腻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