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赠归护国寺

《送赠归护国寺》

时间: 2025-07-27 20:22:59

诗句

去谒吾君遇太平,太平明主重南能。

不关名利真开士,却返林泉伴野僧。

御赐白金为长物,身归青嶂策枯藤。

只应待到天台日,斋炷檀烟定有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22:59

原文展示:

送赠归护国寺
张肃 〔宋代〕

去谒吾君遇太平,
太平明主重南能。
不关名利真开士,
却返林泉伴野僧。
御赐白金为长物,
身归青嶂策枯藤。
只应待到天台日,
斋炷檀烟定有灯。

白话文翻译:

我去拜访我的君主,恰逢国家太平盛世,
太平的明君重视南方的才能。
不在乎名利的我真是个开明的士人,
却选择回到林泉之中,伴随一位野僧。
君主赐予我白金作为长久之物,
我归隐于青翠的山岭,策马而行,沿着枯藤。
只希望等到天台山的日子,
斋中燃烧檀香,定会点亮明灯。

注释:

  • :拜见。
  • 太平:国家安定的状态。
  • 明主:英明的君主。
  • 重南能:重视南方的人才。
  • 开士:开明的士人,不拘泥于名利。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隐居之所。
  • 御赐:皇帝所赐。
  • 长物:长久的财物。
  • 青嶂:青翠的山岭。
  • :骑马。
  • 枯藤:指老旧的藤蔓,象征隐居生活的简朴。
  • 天台日:指天台山的日子,天台山为著名的道教圣地。
  • 斋炷檀烟:斋戒时燃烧的檀香,象征清净的宗教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肃,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表现隐逸与逍遥的情怀。张肃的诗歌常常富有哲理,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者归隐之前,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渗透着对君主明智的赞美和对南方人才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歌鉴赏:

《送赠归护国寺》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与对名利淡薄的诗作。诗人在开篇提到“去谒吾君遇太平”,展示出他对国家安定的欣喜,并对明君的赞美,表明他与统治者之间的疏离感。他在诗中强调自己并不追求名利,反而选择回归自然,与“野僧”一同生活,这一选择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渴望。

“御赐白金为长物,身归青嶂策枯藤”两句,诗人通过“白金”与“青嶂”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薄态度,选择隐居于山中,与自然为伴,展现出一种高洁的生活理想。最后两句“只应待到天台日,斋炷檀烟定有灯”,是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他在简单的生活中也能找到精神的寄托,暗示了他对宗教信仰与内心平和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去谒吾君遇太平”:诗人前去拜见统治者,恰当国家安定的时机,表现出对国家的关心。
    • 第二句“太平明主重南能”:赞美明君对南方人才的重视,表达对政治的关注。
    • 第三句“不关名利真开士”:表明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 第四句“却返林泉伴野僧”:选择隐居于山林,与野僧为伴,体现内心的宁静。
    • 第五句“御赐白金为长物”: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赐,但并不看重物质。
    • 第六句“身归青嶂策枯藤”:诗人骑马归隐于青山,表现隐居的生活状态。
    • 第七句“只应待到天台日”:期待某一天能在天台山的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寄托。
    • 第八句“斋炷檀烟定有灯”:斋戒时的香烟和灯光,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隐居生活比作与自然相伴,突出宁静与淡泊的主题。
    • 对仗:如“白金”与“青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诗人的生活选择。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与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意象分析:

  • 青嶂:象征自然与隐逸,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白金:象征物质财富,代表世俗的诱惑与名利。
  • 野僧:象征清净、简单的生活态度,体现诗人的心灵归宿。
  • 斋炷檀烟:象征精神追求与宗教信仰,代表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平”指的是哪种状态? A. 国家安定
    B. 个人幸福
    C. 财富丰富
    D. 文化繁荣

  2.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逃避政治
    C. 寻求内心平静
    D. 生活简朴

  3. “策枯藤”中的“策”是什么意思? A. 咀嚼
    B. 骑马
    C. 推动
    D. 书写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有着相似的隐逸主题,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送别 宴词 送别 赠震山主 虞美人(无为作) 与同僚十五人谢晴东明得渊字 鹧鸪天 其一 平国弟生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点绛唇(赠袁立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鸿轩凤翥 谢赋 风字旁的字 循名课实 龙字旁的字 双引 靑字旁的字 蛤子 足字旁的字 四海飘零 包含术的词语有哪些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廾字旁的字 宽心丸 机床 如指诸掌 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