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送别

《九日送别》

时间: 2025-05-07 16:49:56

诗句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9:56

原文展示: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明朝应作断蓬飞。

白话文翻译:

在萧瑟的蓟庭,老朋友已经很少,
哪里能够一起登高送行呢?
今天暂且同饮菊花酒,
明天恐怕就要各自飘散如断蓬了。

注释:

字词注释:

  1. 蓟庭:指的是蓟州的庭院,蓟州是古代地名,今为北京市的一个地区。
  2. 萧瑟:形容秋天的景象,凄凉而冷清。
  3. 故人:老朋友。
  4. 登高:指爬高处,古代常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
  5. 芳菊酒:指用菊花酿成的酒,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和高洁。
  6. 断蓬飞:比喻失去依托而漂泊不定,蓬是一种植物,断蓬指的是被剪断的蓬草,随风飘荡。

典故解析:

  1.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有登高的习俗,寓意长寿。
  2.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长寿,重阳节时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涣,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山西,后游历各地。以描写自然风光及抒发豪情壮志而闻名,作品多为五言律诗,风格清新俊逸。

创作背景: 《九日送别》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此节日与友人相聚,感受到离别的伤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分离的忧虑。

诗歌鉴赏:

《九日送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即将分离的惆怅。首句“蓟庭萧瑟故人稀”,以秋天的萧瑟景象引入,暗示时光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朋友已然不再如昔日般热闹。接着,诗人发出疑问,“何处登高且送归”,不仅表达了对登高的渴望,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不舍。

随后,诗人提到“今日暂同芳菊酒”,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尽管面临分别,仍然选择共同举杯庆祝,把握当下的美好。最后一句“明朝应作断蓬飞”,则直白地表达了对明日分别的忧虑,运用断蓬这一意象,形象地传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漂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传达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蓟庭萧瑟故人稀:描绘了秋天的凋零和友人少见的孤寂。
  2. 何处登高且送归:表达出对共同登高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3. 今日暂同芳菊酒:尽管有离别,但今天的相聚仍是美好。
  4. 明朝应作断蓬飞:暗示明天的分别,令人心生惆怅。

修辞手法:

  1.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2. 比喻:将离别比作“断蓬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孤独感。
  3. 象征:菊花象征高洁和长寿,蕴含着对友人的祝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突显了友谊的珍贵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带有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萧瑟:象征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2. 登高:象征对未来的期盼和追求。
  3. 芳菊:象征友谊的美好与珍贵。
  4. 断蓬: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依无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在哪个节日写下了《九日送别》?

    • A. 春节
    • B. 重阳节
    • C. 中秋节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芳菊酒”象征着 ____

  3. 判断题: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珍惜与明日分别的忧伤。(对/错)

答案:

  1. B. 重阳节
  2. 友谊的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九日送别》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涉及到离别的主题。王之涣侧重于友情与即将到来的分别,表现出对当下的珍惜;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人情冷暖与人生无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和赵有逸坐上韵) 菩萨蛮 其十三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题刘提督斌梅林咏月遗照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八 菩萨蛮(春晚二首) 菩萨蛮 初到京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吮取 厄字旁的字 地崩山摧 黹字旁的字 静夜思 梅花菊 夕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力困筋乏 直而不挺 回斡 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甘贫 攻城掠地 皇天后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