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0:23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泸州以北的行人已经绝迹,来自云南的信也没有回来。庭院前的花已经不再打理,门外的柳树无人依攀。长时间坐着,银烛的光辉也渐渐熄灭,愁苦使我的脸色消瘦。悬挂着的心思在秋夜的明月下,照亮了那遥远的关山。
布燮,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思乡作》写作于诗人离开故乡远行之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背景中可能包含当时社会动荡,离别的无奈。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捕捉了离乡游子的孤独与愁苦。首联“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开篇即设定了孤独的基调,泸北的行人绝迹,意味着诗人身处的环境是孤寂的,连来自故乡的信件也没有音信,令人感到无助与迷茫。接下来的描写中,“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则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具象化,花草的荒芜与无人光顾的柳树,暗示着亲近的人都已不再,情感的沉重更加加深。
随着情感的推进,作者在中间部分写道“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这里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愁苦的积累,银烛的光辉逐渐熄灭,正如诗人内心的希望与生气逐步消逝。最后一句“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关山万里,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身处异乡之人的深切思乡之情,真实而感人。诗中不仅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
《思乡作》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布燮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云南信未还”意指什么?
A. 期盼信件未到
B. 收到了信件
C. 写信给朋友
D. 信件被丢失
“庭前花不扫”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情绪?
A. 快乐
B. 忙碌
C. 思乡与无奈
D. 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