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8:21
水居
作者:高攀龙 〔明代〕
到此情偏适,安居兴日新。
閒来观物妙,静后见人亲。
啼鸟当清昼,飞华正苒春。
呼童数新笋,好护碧窗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边生活的喜爱。在这里,心情特别适合,安静的生活使得日子焕然一新。闲暇时观赏那些奇妙的自然景物,静下心来则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清晨时,啼叫的鸟儿在白昼中鸣唱,春天的花朵正逐渐绽放。诗人呼唤童子数着新长出的竹笋,想要好好保护那碧绿的窗外竹子。
此诗并无直接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明代时期,文人们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他们的情感与生活态度,此诗亦为此类作品之一。
高攀龙(公元1540-1600年),字子升,号仲明,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高攀龙生活在明代中期,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文人常借山水田园表达理想与追求。
《水居》写于高攀龙归隐田园之际,反映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压力的逃避。通过描绘水边的闲适生活,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水居》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自然的环境。诗的开头“到此情偏适,安居兴日新”,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的舒适和焕然一新的生活状态。随着闲暇的到来,诗人开始观察身边的自然,感受到其中的奇妙与美好,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不仅是对外界的反映,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诗中“静后见人亲”一句,传达了在宁静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啼鸟当清昼,飞华正苒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鸟儿的鸣叫与花开的景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氛围。
最后,“呼童数新笋,好护碧窗筠”一句,展现了诗人的温柔与关爱,既有对自然的呵护,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惬意。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在繁忙世俗生活中对宁静闲适的渴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赞美,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呼童数新笋”是指什么?
a) 竹子
b) 花朵
c) 草坪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热爱
c) 恐惧
“啼鸟当清昼”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均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情感,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但各自的侧重点和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