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14:52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
作者: 高攀龙 〔明代〕
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
寒烟浮欲出,远屿淡疑无。
日月高凫鹄,行藏长荻芦。
栖迟何必恶,秋色有吾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泛舟清溪的情景,然而并没有真正去划船,只是让这轮明月显得孤零零的。寒烟若隐若现,远处的山屿似乎也变得模糊不清。日月高悬,飞鸟如凫和鹄在空中穿行,隐匿于荻芦之间。栖息停留何必在意他人的恶语,秋天的色彩正好有我这样的同伴。
这首诗以秋月为引子,通过描绘秋季的清溪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与内心的孤独感。开篇“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直接传达了诗人未能与友人真正泛舟的遗憾和孤寂,随后通过寒烟、远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冷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凄清。诗中“日月高凫鹄”描绘了飞鸟在秋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秋色有吾徒”则表达了诗人对秋色的欣赏和对友谊的珍视,尽管有孤独感,但秋色的美丽依然可以与友人共享,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尽管存在孤独感,但依然能在秋天的美丽中找到慰藉。
诗中提到的“清溪”象征什么?
A. 宁静与清澈
B. 喧嚣与热闹
C. 黑暗与孤独
D. 暖意与温馨
“寒烟浮欲出”中的“寒烟”代表什么?
A. 温暖的气息
B. 秋天的清冷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热烈
“日月高凫鹄”中的“凫”和“鹄”指的是什么?
A. 鱼类
B. 飞鸟
C. 草木
D. 仙人
答案: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