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50
突兀天台耸碧空,
恰宜远眺辨西东。
放开眼界群峰小,
展扩襟怀万派通。
半幅云笺封远岫,
一行雁字窎秋风。
登临逸兴游仙景,
缥缈虚无一望中。
这首诗描写了高耸的天台山,置身其上,视野开阔,非常适合远望,分辨东西南北。放开眼界,眼前的群峰都显得渺小,心胸也随之开阔,能够包容万千风景。半幅的云彩像封住远处的山岫,一行大雁在秋风中飞过。登上高处,心中逸兴飞扬,游览如同仙境,眼前一片虚无缥缈,尽收眼底。
作者介绍:吕成家,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富有哲理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一次游览天台山时写成,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天台远眺》是一首表现诗人登高望远、开阔胸怀的佳作。全诗以天台山为背景,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开头的“突兀天台耸碧空”描绘了天台山的高耸与蔚蓝的天空,给人一种直入云霄的感觉。接下来的“恰宜远眺辨西东”,则体现出诗人身处高地的自信与从容,能够清晰地分辨方向。
“放开眼界群峰小”,诗人在此表述了视野的开阔,暗示了心境的放宽,进而引申为一种人生哲学——放眼世界,心怀宽广。紧接着的“展扩襟怀万派通”更是将这种心灵的宽广推向极致,似乎在强调与万物沟通、包容的态度。
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半幅云笺封远岫”与“一行雁字窎秋风”交替出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孤寂与宁静。最后两句“登临逸兴游仙景,缥缈虚无一望中”,则升华了整首诗的情感,表现出在极高的境界中,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对人生的无限遐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云笺”)、拟人(如“雁字”),以及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倡导人们放宽心胸,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和人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的是哪座山?
诗人通过“放开眼界”想表达什么?
“缥缈虚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山水间的宁静与哲理。
诗词对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吕成家的《天台远眺》都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和历史的深远,而吕成家则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