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贺新郎

《贺新郎》

时间: 2025-05-10 09:55:41

诗句

十度过西楚。

恰相逢、干戈满目,四郊鼙鼓。

自古彭城征战地,不见悲歌项羽。

对凄惨、芜城残戍。

戏马台空游人少,况萧条、九日多风雨。

烽燧里,倏来去。

当年甲士俱黄土。

后时看、依然带甲,斗兵如虎。

尚记清秋南渡日,行李曾经此路。

独拄笏、桓冲幕府。

长叹投簪还北上,首重回、烟霭江东树。

惊瞥眼,即前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41

原文展示:

十度过西楚。恰相逢干戈满目,四郊鼙鼓。自古彭城征战地,不见悲歌项羽。对凄惨芜城残戍。戏马台空游人少,况萧条九日多风雨。烽燧里,倏来去。当年甲士俱黄土。后时看依然带甲,斗兵如虎。尚记清秋南渡日,行李曾经此路。独拄笏桓冲幕府。长叹投簪还北上,首重回烟霭江东树。惊瞥眼,即前古。

白话文翻译:

在十次经过西楚的岁月里,恰逢战火纷飞,四周都是战鼓声。从古至今,彭城是征战之地,却没有听到悲伤的项羽之歌。面对芜城的惨淡与残破,戏马台上游人稀少,更何况在这萧条的九天里,风雨频繁。在烽火台下,匆匆而过。昔日的勇士们早已化为黄土。如今仍然披甲上阵,战斗如猛虎。还记得那清秋南渡的日子,行李曾经过这条路。我独自一人撑着笏桓,冲向幕府。长叹一声,投下簪子再次北上,重回那烟霭缭绕的江东树下。惊然一瞥,仿佛回到了古时。

注释:

  • 十度:多次。
  • 西楚:指楚国,古代地名。
  • 干戈:战争。
  • 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场。
  • 悲歌项羽:指项羽的悲壮故事,项羽是楚汉之争的英雄,最终失败。
  • 芜城:指破败的城池。
  • 戏马台:古代的游乐场所。
  • 烽燧:烽火台,用于传递军事信息。
  • 甲士:穿铠甲的士兵。
  • 南渡日:南渡的日子,指历史上的南渡事件。
  • 笏桓:古代官员的象征,指在幕府中担任官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劳(1872-1925),原名萧士华,字子荐,号劳卿,近代诗人,主要以词著称,摒弃传统的格律,融入个人情感及时代背景,形成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与对战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贺新郎》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具有古典韵味,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历史感。诗中通过对西楚战火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反思。开篇“十度过西楚”,以“十度”引入,既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

“恰相逢干戈满目,四郊鼙鼓”,描绘出战争的惨烈景象,令人感受到四周的紧张氛围。而“自古彭城征战地,不见悲歌项羽”,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强调了这片土地的悲剧命运,项羽的悲歌成为历史的回响,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无奈。

诗中对“芜城”的描写,反映出战后荒凉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悲惨结果。接下来的“戏马台空游人少,况萧条九日多风雨”则进一步突出了现状的凄凉,感叹人们的生活与快乐已随战乱而消逝。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尚记清秋南渡日,行李曾经此路”,这一句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个人过往的反思,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复杂而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最后以个人情感的表达结束,形成了情感的闭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度过西楚:表明诗人对西楚的思念与回忆。
  2. 恰相逢干戈满目,四郊鼙鼓:描绘战火纷飞,四周都是战争的声响。
  3. 自古彭城征战地,不见悲歌项羽:强调彭城历史上的悲惨战争。
  4. 对凄惨芜城残戍:形容芜城的荒凉与破败。
  5. 戏马台空游人少,况萧条九日多风雨:体现人们因战争而失去的快乐生活。
  6. 烽燧里,倏来去: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7. 当年甲士俱黄土:提到昔日战士已化为黄土。
  8. 后时看依然带甲,斗兵如虎:今人依旧披甲上阵,战斗如猛虎。
  9. 尚记清秋南渡日,行李曾经过这条路:追忆过去的南渡经历。
  10. 独拄笏桓冲幕府:独自一人进入官府,象征着对权力的渴望。
  11. 长叹投簪还北上:发出长叹,重回故土。
  12. 首重回烟霭江东树:重返故土,感慨万千。
  13. 惊瞥眼,即前古:在瞬间回到古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干戈满目,四郊鼙鼓”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士兵比作“斗兵如虎”,形象生动。
  • 夸张:通过“十度”夸大时间的流逝,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楚:象征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干戈:战争与冲突的象征。
  • 芜城:破败与失落的象征。
  • 戏马台:欢乐与游乐的象征,对比战争带来的荒凉。
  • 烽燧:警觉与历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度过西楚”中的“十度”指什么? A. 十次
    B. 十年
    C. 十个地方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项羽是哪个历史事件的主角? A. 三国演义
    B. 楚汉之争
    C. 唐宋之争
    答案:B

  3. “长叹投簪还北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作品,同样通过历史背景反映个人情感。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展现壮丽山河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贺新郎》: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反映个人情感,但《贺新郎》更加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登高》则有更强的自然抒情。

参考资料:

  1. 《近代诗词鉴赏》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萧劳评传》
  4. 《楚汉战争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后梅边 雪后梅边 雪后草亭 性老致庐山茶 行田 谢管辖挽诗 效演雅 小醉 小集次韵 小集垂丝海棠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身扬名 方字旁的字 展品 三点水的字 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运筹帷帐 雄郁 竖心旁的字 清曹 朝折暮折 干贽 爻字旁的字 夜坐吟 衣字旁的字 才识不逮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戛釜撞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