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41
十度过西楚。恰相逢干戈满目,四郊鼙鼓。自古彭城征战地,不见悲歌项羽。对凄惨芜城残戍。戏马台空游人少,况萧条九日多风雨。烽燧里,倏来去。当年甲士俱黄土。后时看依然带甲,斗兵如虎。尚记清秋南渡日,行李曾经此路。独拄笏桓冲幕府。长叹投簪还北上,首重回烟霭江东树。惊瞥眼,即前古。
在十次经过西楚的岁月里,恰逢战火纷飞,四周都是战鼓声。从古至今,彭城是征战之地,却没有听到悲伤的项羽之歌。面对芜城的惨淡与残破,戏马台上游人稀少,更何况在这萧条的九天里,风雨频繁。在烽火台下,匆匆而过。昔日的勇士们早已化为黄土。如今仍然披甲上阵,战斗如猛虎。还记得那清秋南渡的日子,行李曾经过这条路。我独自一人撑着笏桓,冲向幕府。长叹一声,投下簪子再次北上,重回那烟霭缭绕的江东树下。惊然一瞥,仿佛回到了古时。
作者介绍:萧劳(1872-1925),原名萧士华,字子荐,号劳卿,近代诗人,主要以词著称,摒弃传统的格律,融入个人情感及时代背景,形成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与对战争的厌倦。
《贺新郎》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具有古典韵味,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历史感。诗中通过对西楚战火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反思。开篇“十度过西楚”,以“十度”引入,既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
“恰相逢干戈满目,四郊鼙鼓”,描绘出战争的惨烈景象,令人感受到四周的紧张氛围。而“自古彭城征战地,不见悲歌项羽”,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强调了这片土地的悲剧命运,项羽的悲歌成为历史的回响,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无奈。
诗中对“芜城”的描写,反映出战后荒凉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悲惨结果。接下来的“戏马台空游人少,况萧条九日多风雨”则进一步突出了现状的凄凉,感叹人们的生活与快乐已随战乱而消逝。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尚记清秋南渡日,行李曾经此路”,这一句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个人过往的反思,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复杂而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最后以个人情感的表达结束,形成了情感的闭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十度过西楚”中的“十度”指什么?
A. 十次
B. 十年
C. 十个地方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项羽是哪个历史事件的主角?
A. 三国演义
B. 楚汉之争
C. 唐宋之争
答案:B
“长叹投簪还北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