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3:29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宽大的布衣能够穿上,才明白蚕的口并不重要。埋葬之地只容得一张床,身外只需三件衣服。保持戒律以避开杂草,清净的心灵可以欣赏夕阳的余晖。面对寂寥,能够自我坚守,如今的世间果然稀少。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蚕口”可理解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和对世俗的超脱。
释清顺,宋代僧人,追求隐居生活,专注于内心修养和自然的观察,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淡泊的情怀。
此诗可能创作于清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空虚。
这首《书景舒庵壁》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前两句以“衣”和“非”对照,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强调了修行者的淡泊与知足。接下来的“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则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自我满足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更是将诗歌推向了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在这段宁静的日子里,作者意识到“寂寥能自守”,即使在孤独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宁静,反映了对当世浮华的反思与超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冢间容一榻”意指:
A. 生活奢华
B. 隐居简朴
C. 追求名利
答案:B
“护戒避生草”中,“护戒”是指:
A. 保持戒律
B. 保护植物
C. 追求财富
答案:A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烦躁
B. 宁静
C. 幸福
答案:B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是隐逸诗,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释清顺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释清顺更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更深入地理解《书景舒庵壁》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