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长春节

《长春节》

时间: 2025-04-30 21:43:13

诗句

圣朝佳节遇长春,跪捧金炉祝又焚。

宝藏发来天地秀,

兵戈销后帝皇尊。

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车书万古存。

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3:13

原文展示:

长春节
作者: 刘兼〔唐代〕

圣朝佳节遇长春,
跪捧金炉祝又焚。
宝藏发来天地秀,
兵戈销后帝皇尊。
太平基址千年永,
混一车书万古存。
更有馨香满芳槛,
和风迟日在兰荪。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正值长春,
我跪下举着金炉,祝福并焚香。
大自然的珍宝孕育出秀丽的风光,
战乱过去,皇帝更加尊贵。
太平的基础将永远延续千年,
融合了众多经典的书籍,流传万古。
更有香气弥漫在芳香的门槛,
和风徐来,阳光洒在兰草上。

注释:

字词注释:

  1. 圣朝:指的是明君在位的时代。
  2. 长春:春天的延续,象征着繁荣和生机。
  3. 金炉:焚香用的炉子,象征着祈福。
  4. 宝藏:指大自然的财富和美景。
  5. 兵戈:战争的武器,象征战乱。
  6. 太平基址:太平盛世的基础和根基。
  7. 混一车书:形容书籍的丰富和多样。

典故解析:

  • 长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表现美好时光。
  • 兵戈销后:反映了唐代的盛世,经过战乱后的和平时期,强调珍惜当下的太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是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丽。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的一个春节,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诗歌鉴赏:

《长春节》一诗通过对长春佳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与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以“跪捧金炉祝又焚”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隆重的节日氛围,表现了对天命的恭敬与感恩。接着,诗人用“宝藏发来天地秀”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富足。

“兵戈销后帝皇尊”一句,回顾了历史的波折,强调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接下来的“太平基址千年永”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望这种太平盛世能够永恒。

最后两句“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以细腻的感官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描绘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美好,传达了对国家富强与个人幸福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唐代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朝佳节遇长春:在这个伟大的朝代,逢上了美好的春天节日。
  2. 跪捧金炉祝又焚:我跪下捧着金色的香炉,祝福并焚香祭天。
  3. 宝藏发来天地秀:大自然的珍宝展现出美丽的风光。
  4. 兵戈销后帝皇尊:经过战争的消散,皇帝更加受到尊重。
  5. 太平基址千年永:太平的根基将会持续千年。
  6. 混一车书万古存:众多经典书籍的融合将流传万古。
  7. 更有馨香满芳槛:还有香气弥漫在芳香的门槛上。
  8. 和风迟日在兰荪:和风吹拂,阳光洒在兰草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兵戈销后,帝皇尊”,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宝藏”比喻为大自然的美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意象:香炉、和风、兰草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和谐与美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与向往,强调了自然的美好与国家安泰的愿景,体现了唐代人们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炉:象征着祈愿与尊重,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
  2. 宝藏:代表美丽的自然风光,象征着繁荣与富饶。
  3. 和风:和煦的风象征着温暖与安宁,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4. 芳槛:门槛上的香气,象征着节日的欢愉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刘兼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金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财富
    • C. 祈愿
    • D. 自然
  3. 诗中提到的“兵戈销后”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战争的胜利
    • B. 和平的来临
    • C. 国家富强
    • D. 人民安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表现了春天来临的欣喜与生机。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
  • 《春晓》(孟浩然):以春天的景象描绘诗人的安宁与闲适。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现春天的主题时,所关注的视角和情感各有不同,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壮别 志未酬 自励 自励 浪淘沙  满江红 赠魏二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做小伏低 凵字底的字 议论风发 日省月课 儿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内脏 可惊可愕 卤字旁的字 束身自修 支体 竖心旁的字 包含臻的词语有哪些 违强陵弱 七术 虾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