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瑞鹤仙(为寿)

《瑞鹤仙(为寿)》

时间: 2025-04-27 07:45:25

诗句

记河梁折柳。

问画堂乐事,燕鸿难偶。

十年谩回首。

但亭亭紫盖,差差南斗。

传闻小有。

种桃花、亲烦素手。

怪归来、道骨仙风缥缈,迥然非旧。

清昼。

江南如画,紫菊冬前,翠橙霜后。

扁舟渡口。

佳客至,奉名酒。

唤青鸾起舞,云窗月槛,一曲山明水秀。

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25

瑞鹤仙(为寿)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记河梁折柳。问画堂乐事,燕鸿难偶。十年谩回首。但亭亭紫盖,差差南斗。传闻小有。种桃花亲烦素手。怪归来道骨仙风缥缈,迥然非旧。清昼。江南如画,紫菊冬前,翠橙霜后。扁舟渡口。佳客至,奉名酒。唤青鸾起舞,云窗月槛,一曲山明水秀。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白话文翻译:

在河梁上折柳的情景让我回想起旧时的情景,问那画堂之中还有哪些快乐的事情,燕子和鸿雁却难以再相遇。十年间,不禁回首往事,但只看到亭亭的紫盖,依稀的南斗星。听说有小小的传闻,种下桃花的手因亲情而烦恼。归来时,仿佛有着道骨仙风的缥缈气质,与旧时的自己截然不同。清晨的时光,江南如画,紫菊在冬天前盛放,翠橙在霜后依然鲜艳。扁舟在渡口等候,佳客来临,奉上美酒。我唤来青鸾起舞,在云窗月槛下,吟唱一曲山明水秀。笑着相看,玉海别来,情谊依旧如昔?


注释:

  • 河梁: 指河上的桥梁,常用于离别的场景。
  • 折柳: 古时折柳送别,象征离别之情。
  • 画堂: 装饰华丽的房屋,通常指文人雅士的居所。
  • 紫盖: 指紫色的花卉,可能是指紫薇等。
  • 南斗: 指南方的斗星,古代天文学中星宿的名称。
  • 桃花: 象征春天与爱情,也常用来描绘美好的情景。
  • 青鸾: 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生活富裕,然内心对时光流逝与流转的感慨常常显露于诗中。


诗歌鉴赏:

《瑞鹤仙(为寿)》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词作,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友谊珍贵的思考。开篇以“记河梁折柳”引入,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随即转入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使用了“江南如画,紫菊冬前,翠橙霜后”的句子,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青鸾起舞的意象则传达出一种轻盈与愉悦,仿佛在庆祝友人的到来。

最后,诗人以“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收尾,既是对往昔的怀念,又隐含了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诗中流露的情感细腻而深刻,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充分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文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河梁折柳: 提及送别情景,象征离别。
  • 问画堂乐事,燕鸿难偶: 询问过去的快乐,感叹难以再见的燕鸿。
  • 十年谩回首: 对十年间的回忆感到无奈。
  • 亭亭紫盖: 形象描绘出美丽的紫色花卉。
  • 差差南斗: 轻描淡写的提到南斗星,暗示时光流逝。
  • 传闻小有: 提及关于桃花的传闻,增添生活气息。
  • 怪归来道骨仙风缥缈: 归来后的变化,感叹出尘的气质。
  • 江南如画: 描绘江南美景,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佳客至,奉名酒: 朋友到来,准备美酒招待。
  • 唤青鸾起舞: 召唤吉祥的鸟儿起舞,增添欢乐气氛。
  • 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笑着回忆昔日情谊,感慨依旧如故。

修辞手法:

  • 比喻: “道骨仙风”比喻诗人的气质。
  • 对仗: 如“江南如画,紫菊冬前,翠橙霜后”展现了诗人的对称美。
  • 拟人: “青鸾起舞”赋予了鸟儿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梁: 象征离别与思念。
  • : 代表柔情与别离。
  • 紫菊: 象征高雅与美好。
  • 青鸾: 代表吉祥与欢快。
  • 江南: 典型的美丽自然景象,传达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河梁折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庆
    B. 离别
    C. 思念

  2.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什么? A. 哀伤
    B. 吉祥与欢快
    C. 离别

  3. “江南如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凄凉
    B. 美丽
    C. 复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同样表达对往事的回忆与珍惜,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水调歌头》: 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李清照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乱后入洪州西山 贻住山僧 吊贾岛二首 览春榜喜孙鄠成名 岳阳晚泊 赠雷乡张明府 赠馀干袁明府 哭胡处士 浙右赠陆处士 石头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起早贪黑 取诸宫中 齿字旁的字 包含骈的词语有哪些 巽宫 同气共类 包含螂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蝱飞 砂果 非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构兴 如日中天 天上麒麟 清风劲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