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0:26
到鄂渚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连宵歌舞醉东楼,不信樽前有别愁。
半夜月明何处笛,长江风送故人舟。
十年浪迹游淮甸,一枕高眠到鄂州。
明日拟苏堤上看,当春杨柳政风流。
整首诗的意思是:连夜在东楼歌舞,醉意朦胧,不相信酒杯前会有别离的愁绪。半夜明月下,不知哪处传来笛声,长江的风送来了故人的船只。十年来我在淮河上漂泊,如今在鄂州安眠。明天打算去苏堤上观景,春天的柳树正在随风摇曳。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子安,号复古,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鄂州时,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以及通过饮酒作乐来排遣离愁别绪的复杂情感。诗中充满了对春天景象的向往,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到鄂渚》是一首抒发情感的古诗,通过对酒、月、风、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春日美景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连宵歌舞醉东楼”引入,展现了一种热闹的场景,表现了诗人放纵情绪、尽情享乐的状态。然而,随之而来的“不信樽前有别愁”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暗示着即使在欢愉中,离别的愁苦依然存在。
诗中“半夜月明何处笛”一句,月光下的笛声恰到好处,既增添了夜的静谧,也引发了对故人的思念。长江的风送来故人的舟,勾起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接下来的“十年浪迹游淮甸”,道出了诗人漂泊的经历,岁月的流逝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宁静与安眠。
最后两句则将视野转向明天的苏堤,春日的杨柳轻盈摇曳,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诗人在此处似乎找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生机。整首诗以欢快的气氛开头,最终却又在温柔的春景中结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眷恋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欢愉的酒宴、皎洁的月光与春日的美景,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和漂泊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楼”指的是什么地方?
“半夜月明何处笛”中的“笛”象征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十年浪迹”反映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到鄂渚》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到鄂渚》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月下独酌》则是一种孤独的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