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下第后上李中丞

《下第后上李中丞》

时间: 2025-04-27 00:10:08

诗句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

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08

原文展示:

下第后上李中丞
作者:赵嘏

落第逢人恸哭初,
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
谷外风高摧羽翮,
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
不待功成死有馀。

白话文翻译:

落第时遇人便痛哭,
我一生的志向又该如何呢?
鬓发已白如同一枝桂花,
泪水和血滴洒成千里书信。
山谷外的狂风摧残着羽翼,
江边的春天让我怀念樵夫和渔夫。
唯有感激知恩的地方,
不必等到功成名就才有余地。

注释:

逐句解释:

  1. 落第逢人恸哭初:落第后遇到他人,痛哭不已。
  2. 平生志业欲何如:一生的志向和事业又该如何呢?
  3. 鬓毛洒尽一枝桂:鬓发已白,就像一枝盛开的桂花。
  4. 泪血滴来千里书:泪水和血泪滴落,像是写下的千里书信。
  5. 谷外风高摧羽翮:山谷外的狂风摧残着羽毛和翅膀。
  6. 江边春在忆樵渔:江边的春天让我怀念樵夫和渔民的生活。
  7. 唯应感激知恩地:只有在能感激和知恩的地方。
  8. 不待功成死有馀:不必等到功成名就,才算是有余地。

典故解析:
“樵渔”指的是古人隐居山林、捕鱼捞藻的生活,表达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和对自然的向往。桂花在古代常象征高洁和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昂,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落第之后,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和前途的迷茫,同时流露出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落第后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反思。开头一句“落第逢人恸哭初”即点明了诗人的落魄,情感真挚,令人动容。诗人在失落中追问自己一生的志业,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惘。接下来的“鬓毛洒尽一枝桂”则用强烈的视觉意象,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表现出作者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理想未遂的悲哀。

“泪血滴来千里书”更是将个人的悲伤与理想的追求相结合,表明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渴望。后面的“谷外风高摧羽翮”则描绘了外界的压力与内心的挣扎,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无奈与困境。

最后两句“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转而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即使未能功成名就,仍应感激生活中的点滴,反映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第逢人恸哭初:落第的悲伤在与人交往时第一次爆发,情感浓烈。
  2. 平生志业欲何如: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反映出强烈的自我反省。
  3. 鬓毛洒尽一枝桂: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理想的幻灭。
  4. 泪血滴来千里书:用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痛苦与追求的艰辛。
  5. 谷外风高摧羽翮:借助自然景象,展现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6. 江边春在忆樵渔: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7. 唯应感激知恩地:强调感恩的重要性,传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8. 不待功成死有馀:即使未能达成理想,也应珍惜生活的每一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鬓毛洒尽一枝桂”表现了人的衰老和理想的破灭。
  • 拟人:自然界的描写赋予了情感,如“谷外风高摧羽翮”中的“风”似乎在折磨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在失意的时刻,也要懂得感恩,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第:象征着失败与挫折。
  • 鬓毛:代表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泪血:象征着痛苦与奋斗。
  • 谷外风:体现外界的压力与挑战。
  • 樵渔:代表简单且自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赵嘏
    • D. 白居易
  2. “泪血滴来千里书”中的“泪血”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失落与痛苦
    • C. 荣誉
    • D. 忍耐
  3. 诗中提到的“樵渔”是什么意思?

    • A. 打猎
    • B. 砍柴和捕鱼
    • C. 农田
    • D. 读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春望》(杜甫):反映了诗人在动乱中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下第后上李中丞》在主题上均涉及人生的失落与理想,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合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更加沉重的历史背景和责任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赵景哲效米水墨 偈颂二十一首 和时可醇酎二首 其二 读半叶诗 十灰 一镜亭夜坐 遣怀致世杰 皇帝致斋 其二 赠姜彦翁秀才 泊船百花洲登姑苏台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劳为逸 鸷强 原质 缶字旁的字 手牌 耳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谨身节用 辛字旁的字 横构 坐于涂炭 曲迂 南阳三葛 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