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近

《冬近》

时间: 2025-05-07 10:13:51

诗句

世间剥复每相寻,此理几几唤得应。

万木冻僵梅有信,黄河冰合井如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3:51

原文展示:

冬近
程琳 〔宋代〕
世间剥复每相寻,此理几几唤得应。
万木冻僵梅有信,黄河冰合井如蒸。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总是不断地变化,这个道理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悟呢?虽然万树都已冻僵,但梅花却依然有信心绽放;黄河的冰层已结成一片,井水似乎也像蒸汽一样被蒸发了。

注释:

  • 剥复:剥落与恢复,指自然状态的变化。
  • 此理:这个道理。
  • 几几:意指多少。
  • 万木冻僵:形容万树因寒冷而失去生机。
  • 梅有信:梅花在寒冷中仍然有开花的信心。
  • 黄河冰合:形容黄河水面结冰。
  • 井如蒸:形容井水被冰封,似乎蒸发一般。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一特定的典故,但“梅有信”可以与古代文人对梅花的赞美联系起来,梅花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尤其在冬天绽放,代表着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琳,宋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冬近》创作于冬季,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感悟自然的变化,反映了对季节轮回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歌鉴赏:

《冬近》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死轮回的哲理。首句以“剥复”引入,强调世间万物的变化,令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自然法则的无常。接着,诗人提到“万木冻僵”,凋零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然而,紧接着的“梅有信”则是一种反转,梅花在严寒中仍然坚韧地绽放,象征着希望与坚强。最后“黄河冰合井如蒸”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冬天的严寒,暗示着生命在寒冷中也能孕育新的可能。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循环,给予读者一种哲理上的启示和情感上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间剥复每相寻: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与循环,剥落与恢复是自然法则。
  2. 此理几几唤得应:探讨人们对这一道理的领悟与反思,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呢?
  3. 万木冻僵梅有信:即使万树因寒冷而失去生机,梅花却仍然自信地开放。
  4. 黄河冰合井如蒸:描绘冰封的黄河与井水,展现冬季的极寒气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井水与蒸汽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对仗: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梅花“有信”,赋予植物以人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哲思,呈现出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希望,尽管冬天寒冷,但梅花的开放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在寒冬中绽放,代表生命的顽强。
  • 万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体现自然的循环。
  • 黄河与井水:描绘冬季的寒冷,反映自然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万木冻僵”,意指什么?

    • A. 万树都在开花
    • B. 万树因寒冷而失去生机
    • C. 万树在春天复苏
    • 答案:B
  2. “梅有信”是指?

    • A. 梅花没有生机
    • B. 梅花在寒冬中仍然自信开放
    • C. 梅花不在冬天开放
    • 答案:B
  3. 诗中反映了什么样的哲理?

    • A. 生命是脆弱的
    • B. 自然有无常的变化
    • C. 人生没有意义
    •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词对比:

  • 《冬夜读书示子聿》与《冬近》都通过冬季的景象展现生命的哲理,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文情怀,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草堂春尽独坐寡营偶检东坡集见百步洪诗喜而次其韵 观打鱼歌 香槎歌 光孝寺 寄屈翁山 次和过浮溪馆见绿阴之作 其二 次和过浮溪馆见绿阴之作 其一 魏叔子过草堂旋即言别次和原韵 访赠龚半千 其二 访赠龚半千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礼胜则离 齒字旁的字 风云变幻 搜扬侧陋 昏镜重磨 捕风弄月 鼻字旁的字 岿峗 报仇雪耻 邑字旁的字 杖责 包含物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包含芷的词语有哪些 无患木 迁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