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8:55
此身何处最堪怜。夜半孤灯梦里天。
鬓白每因愁长出,泪红抵为恨流穿。
心上月,梦中言。几时得遂几时圆。
当初只说多情好,谁信多情是病源。
我身在何处最让人怜惜?夜半时分,孤灯下我梦见天。
白发总是因为愁苦而长,泪水虽红却是因恨流淌而成。
心中的月亮,梦中的言语,何时才能实现,何时才能圆满?
起初只说多情是美好的,谁能相信多情反而是病的根源?
作者介绍:高濂(约1550年-1620年),明代诗人,字德明,号阮山,来自江西。高濂以其细腻优美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情感与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濂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多情所带来的痛苦的深刻思考。诗中透出一种孤独感,结合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悟。
《鹧鸪天》通过对孤独的描绘以及对多情的辩证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开篇的“此身何处最堪怜”便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孤灯之下,独自思索,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慰藉心灵的地方。接着,诗人用“鬓白每因愁长出,泪红抵为恨流穿”形象地描绘了因忧愁而衰老的景象,泪水的红色象征着深刻的痛苦与恨意,显示出情感的复杂性。
“心上月,梦中言”这一句,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望。最后两句则是对多情这一主题的反思,从起初的美好到后来的痛苦,诗人揭示了多情的双面性,令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读后令人感受到浓重的孤独与无奈,犹如寒风中的一盏孤灯,照亮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探讨了多情的苦与乐,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多情带来的痛苦与孤独。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泪红”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多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