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日雪后简在伯二首

《至日雪后简在伯二首》

时间: 2025-05-07 22:31:14

诗句

一雪顿能晴,江山万里明。

故胜茅屋底,空听滴檐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1:14

原文展示:

至日雪后简在伯二首 赵蕃 〔宋代〕 一雪顿能晴,江山万里明。 故胜茅屋底,空听滴檐声。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雪后突然放晴,万里江山明亮如洗。 比起茅屋下,只能空听檐上的滴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至日:指冬至这一天。
  • 顿:突然。
  • 故胜:比起。
  • 茅屋底:茅屋内。
  • 空听:只能听。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雪后晴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至雪后,诗人通过对比雪后晴朗的江山与茅屋内的寂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至雪后晴天的壮丽景象。首句“一雪顿能晴”,用“顿”字突出了天气的突然变化,给人以惊喜之感。次句“江山万里明”,通过“万里明”三字,展现了雪后晴天的广阔与明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雪顿能晴”:描述了雪后天气突然放晴的情景,用“顿”字增强了这种突然性。
  • “江山万里明”:描绘了雪后晴天的广阔与明亮,通过“万里明”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 “故胜茅屋底”: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认为自然的美景胜过茅屋内的寂静。
  • “空听滴檐声”:描绘了茅屋内只能听到檐上滴水声的寂静情景,与前文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雪后晴朗的江山与茅屋内的寂静,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 意象:通过“江山万里明”等意象,营造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晴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清新。
  • 晴:象征明亮和希望。
  • 江山:象征广阔和壮丽。
  • 茅屋:象征简朴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顿”字的作用是什么? A. 描述天气的突然变化 B. 描述雪的突然停止 C. 描述时间的突然流逝 答案:A

  2. 诗中“江山万里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雪后的寂静 B. 雪后的明亮 C. 雪后的寒冷 答案:B

  3. 诗中“故胜茅屋底”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茅屋生活的厌倦 C.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过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沁园春·雪后晚晴》)
  • 姜夔的“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暗香·旧时月色》)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刘过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都描绘了雪后晴天的景象,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比和感慨,而刘过的诗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归 次子泉韵 次子泉韵 次刘野泉韵 春怀 除夕 初春感旧 安分 楼上 春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柴 目字旁的字 永世其芳 舂塘 无关大局 云树之思 辞赋 一士之智 雨字头的字 打浆 包含凡的词语有哪些 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利析秋毫 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油衣 金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