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3:20
君侧无谗人,发口不须婉。
在君王身边没有谗言之人,讲话时不需要言辞婉转。
诗中提到的“谗人”,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中,许多君主被谗言所害的故事。例如,汉朝的王允因谗言而被迫害,导致吕布杀死董卓。这类故事警示君王要留心身边的人,避免受到谗言的影响。
作者介绍:胡铨,字子仪,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常表达对政治的关注与个人见解。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常参与朝政,因而对权谋与人际关系有独特的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权力斗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权臣和谗言的警惕,强调在政治环境中保持清明与直率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极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君王身边应当保持清明的环境,避免谗言的干扰。诗中“君侧无谗人”表明了诗人对谗言的否定态度,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与对良政的期盼。接下来的“发口不须婉”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直言不讳中传达真相的必要性,体现出诗人崇尚直率的品格。
整首诗风格简练,含义深刻,虽然字句不多,但每一个字都富含深意,折射出政治环境的复杂与人情世故的微妙。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明察秋毫,听取真话,远离谗言,以便作出明智的决策,这是对权力者的深切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使用了对仗手法,“君侧”与“发口”形成对比,前者指环境,后者指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倡导政治的清明与诚实,强调真话的重要性,反对谗言对政治的干扰。
诗词测试:
诗中“君侧”指的是什么?
“发口不须婉”中“婉”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