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5:47
止饮端州水,犹为凿地谋。
在官真不负,于世果何尤。
光抱一泓月,清涵万古秋。
尘怀思一涤,欲去复迟留。
止住饮用端州的水,仍然在为开凿这片土地而谋划。
在官场上确实不辜负自己的责任,世间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光辉映照着一池明月,清澈的水映衬着万古的秋天。
尘世的情怀想要一洗而净,却又总是想去又迟迟不愿离去。
刘崧,明代诗人,字元亨,号青松,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慧。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包公井》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之时。诗人通过对包公井的描绘,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纷扰的思考。
《包公井》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更通过这些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官场和内心世界的思索。开篇提到“止饮端州水”,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具地方特色又富有自然情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端州水的珍惜与对故土的眷恋。接着,“在官真不负”一句,诗人将自己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表明他在官场中不负责任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对世俗的反思。
“光抱一泓月,清涵万古秋”两句,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透出一股超脱的气息,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与宁静。最后两句通过“尘怀思一涤”,表达出诗人对纷扰尘世的厌倦,想要清理内心的烦恼,但“欲去复迟留”则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依恋,形成了内心的矛盾。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自我内心的探索,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包公井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对官场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内心对世俗纷扰的思考与挣扎,展示了一种清新、宁静而又矛盾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端州水”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对故乡的热爱
C. 官场的责任
D. 内心的宁静
“欲去复迟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厌倦
B. 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C. 对现实的无奈与依恋
D. 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光抱一泓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