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相和歌辞。王昭君

《相和歌辞。王昭君》

时间: 2025-05-07 22:55:47

诗句

自倚婵娟望主恩,谁知美恶忽相翻。

黄金不买汉宫貌,青冢空埋胡地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5:47

相和歌辞. 王昭君

原文展示:

自倚婵娟望主恩,谁知美恶忽相翻。
黄金不买汉宫貌,青冢空埋胡地魂。

白话文翻译:

我凭着自己的美貌期待君主的恩宠,谁知道美与丑的命运却忽然翻转。
即使用黄金也无法换来汉宫的容貌,最终只留下空坟埋葬在胡地。

注释:

  • 自倚:依靠、依仗。
  • 婵娟:形容美好的容貌。
  • 主恩:君主的恩宠。
  • 美恶:美与丑,指命运的好坏。
  • 黄金不买:即使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换来。
  • 汉宫貌:指汉朝宫女的美貌,象征着美丽与尊贵。
  • 青冢:指墓地,象征着死亡和埋葬。
  • 胡地魂:指被埋葬在异族土地上的灵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所作诗词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丽。其作品常常关注个人命运和情感的波动。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她为和亲而离开自己的故国,承载着对美与丑、爱与恨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 王昭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中的王昭君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命运的牺牲品。开篇“自倚婵娟望主恩”展现了她对自身美貌的自信以及对君主恩宠的渴望。然而,紧接着“谁知美恶忽相翻”,则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变幻,使得她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黄金虽然能买来物质的享受,却无法换取真正的美丽和情感上的满足,诗人在这里对权力与金钱的冷漠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最后一句“青冢空埋胡地魂”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昭君的灵魂被埋在异乡,留下的是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表现了昭君的内心挣扎与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体情感的深刻理解及对历史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倚婵娟望主恩”:她依仗自己的美貌期待君主的宠爱。
    • “谁知美恶忽相翻”:谁能想到美与丑的命运会如此变幻莫测。
    • “黄金不买汉宫貌”:即使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换来真正的美貌。
    • “青冢空埋胡地魂”:最终她的灵魂只能埋葬在异国他乡,感叹命运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与丑、黄金与汉宫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命运的无常。
    • 象征:青冢象征着死亡与归宿,胡地则代表了异乡的孤寂。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美貌与富贵之间的无奈与悲哀,强调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

意象分析:

  • 婵娟:象征着美丽与青春的幻灭。
  • 黄金:代表财富和权力,但在美与情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 汉宫:象征着汉朝的繁华与美好,与昭君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 青冢:象征死亡与埋葬,表现了她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昭君希望得到什么?

    • A. 财富
    • B. 君主的恩宠
    • C. 朋友的支持
  2. 诗中提到的“汉宫貌”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容貌
    • B. 豪华的宫殿
    • C. 诗人的作品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和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写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情细腻。
  • 《离骚》:屈原的作品,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的矛盾。

诗词对比

  • 王昭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但王昭君更侧重于命运的悲剧,而李清照则更多反映了对爱情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浪淘沙·北戴河 玉楼春 其二十 玉楼春二首 其一 玉楼春二首 其一 玉楼春 其二 玉楼春 听旧歌《花纸伞》 其一 玉楼春 玉楼春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郦注 泣歧悲染 桑枢畒牖 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矫矫不群 高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牛山濯濯 齿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包含凡的词语有哪些 岭结尾的成语 公平无私 秘纬 窘逼 卜字旁的字 沦坳 错综变化 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