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颂一百六十首

《偈颂一百六十首》

时间: 2025-04-27 14:36:20

诗句

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

数目甚分明,无人数得过。

既是数目分明,为甚麽无人数得过。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20

原文展示:

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数目甚分明,无人数得过。既是数目分明,为甚麽无人数得过。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三个和四个”以及“七个和八个”,这些数字非常明确,但没有人能超越这些数字。既然数字如此分明,为什么没有人能够超越它们呢?诗中还提到道士穿着白色道袍,并不是在真心实意地表达什么。

注释:

  • 三个与四个:指代具体的数字,象征着简单明了的事物。
  • 七个与八个:同样是数字,暗示着更多的层次和复杂性。
  • 数目甚分明:数字非常清晰明确。
  • 无人数得过:没有人能超越这些数字的简单性。
  • 道士著白襕:道士穿着白色的袍子,象征着道教的清净与超脱。
  • 且非真措大:这里意指道士并非真心在说大话,可能只是在做表面功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宗杲,宋代高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其在禅宗方面的造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禅理为主,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的社会对数字、理性和宗教的关系进行探讨,反映了当时文化对数字和道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偈颂一百六十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数字对比,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以数字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的对比,虽然看似简单,却引发了对更深层次真理的追问。数字的明确性象征着世俗的束缚,而“无人数得过”则揭示了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常常受到自身认知的局限。

在描述道士穿白襕的意象时,诗人巧妙地将宗教信仰与世俗认识结合在一起,暗示道士的外表和内心可能存在的矛盾。道士的白袍象征着纯洁与超脱,但“且非真措大”的语气则流露出对表面现象的质疑,提示读者在追求真理时应保持警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思想,既有数字的理性,也有对人性和宗教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

    • 通过简单的数字对比,引入主题。
  2. “数目甚分明,无人数得过。”

    • 强调数字的明确性,但同时指出人无法超越这种局限。
  3. “既是数目分明,为甚麽无人数得过。”

    • 表达疑问,反映对真理的追问。
  4.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 指出道士的外在与内在的差异,暗示宗教信仰的表面与真实的区别。

修辞手法:

  • 对比:数字的对比展现了简单与复杂、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关系。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了诗的哲学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及其局限性,呼吁人们在面对表象时更要深入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数字:象征着明确性与局限性。
  • 道士:象征着宗教信仰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中的数字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明确性与局限性
    • C) 幸运
  2. 道士穿白襕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超脱与清净
    • C) 权力

答案:

  1. B) 明确性与局限性
  2. B) 超脱与清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释宗杲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李白的诗中强调享乐与豪放,而释宗杲则更加关注灵性与哲学的思考,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

相关查询

小重山令 与保庵话扬州湖上旧游 小重山令 小重山令·黄君坦天风海涛楼图。楼在青岛,为先德避地栖隐所筑 小重山令·题彭城君摹董小宛病榻听秋图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鬓云松令 春感,和蕊渊二孜韵 鬓云松令 夏夜纳凉邀蕊渊同作 鬓云松令 得林风信后作 鬓云松令 忆家圃楝花盛时即景 鬓云松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转凡为圣 一麾出守 用管窥天 五贤 凿坏 急人之困 隔年皇历 汗青头白 斋饭 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不愧屋漏 辵字旁的字 包含萼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单耳刀的字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