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23
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
东西势列千层厚,南北军屯百万长。
弓扣月,剑磨霜,征鞍遥日下襄阳。
玉门今日功劳了,好去临江醉一场。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景象:铁甲战士在汉江上渡过,南方的蛮族仍不愿归顺。东西两方的军队像千层的墙壁一样厚重,南北两方的军队则驻扎着数百万。月光下,弓箭紧绷,刀剑在寒霜中磨砺,征战的马鞍在阳光下远远地映照着襄阳。今天在玉门取得的胜利,真是值得庆贺,不妨去临江畅饮一场。
张弘范(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文达,号海岳,山西人。以豪放的诗风和对时局的敏锐观察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边塞和战争,颇具豪情壮志。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元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边境频繁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的场景和士兵的壮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待。
《鹧鸪天·围襄阳》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边塞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士兵的勇气。开篇以“铁甲珊珊渡汉江”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战斗的氛围,铁甲战士的形象生动而坚定,象征着不屈的战斗精神。而“南蛮犹自不归降”则暗示着敌方的顽强抵抗,形势的严峻。
接下来的“东西势列千层厚,南北军屯百万长”更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突显了战争的规模和复杂性。这里的“千层厚”和“百万长”不仅仅是数字的对比,更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显示出国家在战乱中的脆弱与不安。
“弓扣月,剑磨霜”两句则更具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了士兵们的备战状态,弓箭拉紧,剑刃在寒霜中闪烁,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这种对细节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坚韧。
最后两句“玉门今日功劳了,好去临江醉一场”则是强烈的反转,表达了战斗后的胜利和对欢乐的渴望,既是对过去艰苦战斗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胜利的渴望,最终回归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豪情壮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铁甲珊珊渡汉江”中的“铁甲”指的是什么?
A. 盔甲
B. 战船
C. 兵器
D. 盾牌
诗中提到的“南蛮”是指哪个地区的人民?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D. 东方
诗中“玉门”象征着什么?
A. 胜利
B. 失败
C. 和平
D. 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