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51
有客栖霞外,无名涴党中。
南州一高士,东汉独清风。
旧国已禾女,荒阡犹石翁。
更烦吹笛魄,端为洗榛丛。
有位客人在霞光外的地方栖息,名不见经传,身处淤泥之中。南方有位高士,独自享受着东汉时期的清新风气。故国的禾女已经不在,荒凉的田野上依旧有石头老人。更让人烦恼的是,笛声似乎在催促我,仿佛是为了洗净这杂乱的灌木丛。
“南州一高士,东汉独清风。”这句诗提到的东汉高士,可以联想到东汉时期的隐士文化,强调高士的独立与气节,可能在暗喻诗人对清高志向的追求。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自然。他在诗中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作于南昌的尉厅思贤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故国的思念,反映出宋代士人对清谈与隐逸的重视。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描绘了一个处于宁静与喧嚣之间的景象,客人栖息在霞光之外,暗示着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通过“南州一高士”的描写,诗人将自己与理想的隐士形象结合,表达了对高风亮节之人的崇敬与向往。
诗中“旧国已禾女,荒阡犹石翁”表现出对旧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荒凉的无奈,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失落。而最后一句“更烦吹笛魄,端为洗榛丛”则体现出诗人的孤独感与对清净生活的渴望,笛声如同一缕清风,拂动着诗人的心弦,呼唤着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思,体现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清净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杨万里的作品更加注重对现实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