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12
满江红·写怀
作者: 岳飞 〔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虑与强烈的报国之志。在雨后凭栏而立,心中激荡着壮志豪情,仰天长啸,感叹自己三十年间的功名最终不过是尘土,八千里路也不过是云和月的虚幻。不要等到年轻时光白白流逝,心中无所作为而感到悲伤。靖康之耻尚未报,作为臣子的怨恨何时才能消除呢?我将驾车踏破贺兰山的缺口,满怀壮志,饥饿时要吃掉敌人的肉,口渴时要饮匈奴的血。期待能重新收复失去的河山,朝见天阙。
作者介绍: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文学家,因反抗金朝侵略而被誉为民族英雄。他的诗词多体现忠诚和报国之情,风格雄浑激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朝侵略,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岳飞以诗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强烈的复国愿望。
《满江红·写怀》是岳飞不朽的爱国诗作,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将领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诗的开头即以“怒发冲冠”描绘了作者愤怒的心情,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不甘。接着,通过“凭栏处潇潇雨歇”设定了一个凄凉的环境,此时的他抬头长啸,带着对历史的反思与自我激励。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传达了时间的无情,提醒人们不要在年轻时虚度光阴,留下遗憾。通过回忆靖康之耻,岳飞的愤懑与心痛进一步加深,表现出他强烈的复仇欲望和未报国耻的焦虑。
后半部分更是豪情万丈,驾车征战,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激励着后人。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了他重建家国、恢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整首诗充满了激昂、豪壮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他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不屈不挠的斗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岳飞强烈的民族情怀与报国志向,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对未来复仇的坚定决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满江红·写怀》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岳飞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靖康之耻”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元朝统一
B. 南宋建立
C. 北宋灭亡
D. 明朝建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时间的珍惜
C. 对未来的恐惧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更加强调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报仇的决心,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的洒脱与豪迈。两者都彰显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岳飞更倾向于沉重与激昂。
推荐书目: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周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胡虏:秦汉时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