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时间: 2025-04-26 10:46:25

诗句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6:25

原文展示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作者:岳飞 〔宋代〕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白话文翻译

遥望中原,荒烟之外有许多城郭。想当年花儿遮蔽、柳树护卫的美景,凤楼龙阁气势壮丽。如今万岁山前珠翠环绕,蓬壶殿内笙歌悠扬。但到如今,铁骑已满郊野,战火尘埃弥漫。问,军队何在?刀枪为何无?问,百姓安在?满目沟壑。感叹江山依旧,千村却已寥落。何时能请来锐利的军队,一鞭直渡清河洛?再回来续写汉阳的游历,骑上黄鹤。

注释

  • 遥望中原:指从黄鹤楼遥望中国的中原地区。
  • 荒烟外许多城郭:形容远方的城市被烟雾笼罩。
  • 凤楼龙阁:象征美丽和富贵的建筑。
  • 万岁山:指的是长江的一座山,常被用作美丽的象征。
  • 膏锋锷:意指武器的锋利和战斗的激烈。
  • 千村寥落:形容国家的荒凉,村落稀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飞,字鹏举,号太白,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以忠诚和勇敢著称,曾多次抵抗金朝的侵略,后因政治原因遭冤死。岳飞的诗歌风格激昂慷慨,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创作背景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灾多难之时。诗人站在黄鹤楼上,凝视着遥远的中原,感慨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反映了岳飞对国家的热爱、对民生的关切以及对战乱的愤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遥望中原,唤起了对曾经繁华的怀念,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开头的“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更暗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与荒凉。接着,诗人通过“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表现出对美好往昔的渴望与失落。

诗中的“兵安在?膏锋锷”和“民安在?填沟壑”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民生困苦的强烈关注,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最后,诗人用“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展现了他渴望恢复国家秩序、重振雄风的豪情,体现了其不屈的斗志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巧妙,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了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遥远的望去,荒郊野外许多城镇隐约可见。
  2.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回想着昔日繁华的景象,楼阁如凤、如龙般美丽。
  3.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描绘万岁山前的美丽风光,音乐声环绕。
  4.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如今的郊外已被铁骑征战的尘埃覆盖,形势堪忧。
  5. 兵安在?膏锋锷:询问军队何在,武器为何无所作为。
  6. 民安在?填沟壑:百姓安在何处,满目沟壑。
  7.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感叹江山依旧,只是千村已寥落。
  8.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何时能请来精锐部队,一举渡过清河。
  9.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希望能重新游历汉阳,骑上黄鹤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楼龙阁比作美丽的建筑,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反复提问“兵安在?民安在?”增强了情感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感慨历史的变迁,展现了他对恢复国家繁荣、保护民众安宁的坚定理想与不屈斗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象征自由与希望,代表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 凤楼龙阁:象征繁华富贵的文化景象,代表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铁骑:象征战争和征伐,反映出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清河洛:象征着希望的归宿和理想的实现,寄托着对恢复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兵安在?膏锋锷”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关切? A. 国家安全
    B. 个人安危
    C. 经济发展
    D. 文化传承

  2. 诗中的“遥望中原”是指哪一地区? A. 南方
    B. 西方
    C. 中原地区
    D. 北方

  3.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着什么? A. 自由与希望
    B. 战争与暴力
    C. 富贵与繁华
    D. 历史与文化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
  • 《春望》 by 杜甫:描绘了战乱中的国土与人民的困境,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 by 苏轼:同样展现了英雄豪情,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壮志豪情与对自然的热爱。
  • 《如梦令》 by 李清照:在表现对往昔的怀念时,情感更加细腻和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岳飞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赏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一般特点。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鲁巷太师庙 切切 和君俞喜雨 风雪偶成 答公懿以屡游薛园见诒 太傅李康靖公挽歌三首 其三 陪晏相公游韩王水硙园三首 其二 次韵和之美十日菊 西园暮雪 九月十日西湖席上得乐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相思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娱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包含增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肠肥脑满 笔削褒贬 掌上电脑 病急乱投医 鸣滩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閠字旁的字 包含蓄的词语有哪些 爽然若失 叙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