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鲸川八景·戍楼残照

《鲸川八景·戍楼残照》

时间: 2025-05-02 14:13:31

诗句

卢龙久已属神州,谁认歌楼作戍楼。

莫说关头兴废事,江山犹有石郎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3:31

原文展示:

鲸川八景·戍楼残照 卢龙久已属神州,谁认歌楼作戍楼。 莫说关头兴废事,江山犹有石郎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卢龙地区早已归属于神州大地,但谁还会将昔日的歌楼误认为是戍楼呢?不要谈论关隘的兴衰变迁,因为这江山还有石郎的耻辱未被洗刷。

注释: 字词注释:

  • 卢龙: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东北部。
  • 神州:指中国。
  • 歌楼:古代娱乐场所,用于歌舞表演。
  • 戍楼:古代边防军事建筑,用于瞭望和防御。
  • 关头:关隘,指边防要塞。
  • 兴废事:指事物的兴衰变迁。
  • 石郎羞:指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耻辱。

典故解析:

  • 石郎羞:指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获得契丹的支持,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一行为被视为民族的耻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特别是对卢龙地区从歌楼到戍楼的转变,以及石敬瑭割让领土的历史耻辱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卢龙地区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耻辱的反思。诗中“卢龙久已属神州”一句,既是对卢龙地区归属的确认,也是对国家统一的期盼。而“谁认歌楼作戍楼”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歌楼与戍楼的对比,凸显了和平与战争的不同景象。最后两句“莫说关头兴废事,江山犹有石郎羞”,则是对历史耻辱的深刻反思,提醒后人不忘历史,铭记耻辱,振兴中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卢龙久已属神州”,表明卢龙地区早已是中国的一部分,强调了国家的统一。
  • 次句“谁认歌楼作戍楼”,通过歌楼与戍楼的对比,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残酷。
  • 第三句“莫说关头兴废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谈论关隘的兴衰,因为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
  • 末句“江山犹有石郎羞”,指出江山仍有历史的耻辱,提醒人们不忘历史,振兴国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歌楼与戍楼的对比,突出了和平与战争的不同景象。
  • 象征:石郎羞象征着历史的耻辱,提醒人们不忘历史。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历史耻辱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卢龙:象征着边疆地区。
  • 歌楼:象征着和平与娱乐。
  • 戍楼:象征着战争与防御。
  • 石郎羞:象征着历史的耻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卢龙”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地名 B. 古代人名 C. 古代乐器 答案:A

  2. “石郎羞”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B. 石敬瑭建立后晋 C. 石敬瑭被废黜 答案:A

  3. 诗中“歌楼作戍楼”反映了什么? A. 和平与战争的对比 B. 歌楼的兴衰 C. 戍楼的变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家铉翁《鲸川八景·戍楼残照》: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而家铉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历史大辞典》:提供了关于卢龙地区和石敬瑭的历史背景信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漳州张九使君 酬房杭州 酬本部韦左司 春草谣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 悲歌五 金珰玉珮歌 露青竹杖歌 丘小府小鼓歌 梁司马画马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不幸 一字旁的字 簠簋之风 波茨坦 包含假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耳边风 尸字头的字 瞽旷之耳 耒字旁的字 人心莫测 木猴而冠 海琛 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弩的词语有哪些 千奇百怪 千古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