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2:59
杏花天
作者: 史浩 〔宋代〕
梦魂飞过屏山曲。
见依旧如花似玉。
天寒翠袖依修竹。
两点春山斗绿。
披衣起闲愁万斛。
正月淡梅花照屋。
重温绣被薰清馥。
不管明烧画烛。
全诗翻译:
在梦中我的灵魂飘过屏山的曲径,看到她依旧像花似玉的容颜。寒冷的天气中,翠绿色的衣袖依偎在修长的竹子旁。两点春天的山峦在争相展现绿意。披衣而起,心中无尽的愁绪如同万斛沉重的石头。正月里淡淡的梅花照亮了屋内,重温那绣被带来的清香。对此,我不再在意明亮的烛火。
史浩,字君平,号镜湖,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杏花天》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部分描绘了梦境中的美好景象,屏山的曲径与如花似玉的女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愁苦,翠袖与修竹的意象,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在正月的梅花照耀下,诗人重温了过去的温馨,绣被的清香让他思绪万千,仿佛在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最后一句“不管明烧画烛”,更是将诗人对当下的洒脱与对未来的无所谓表现得酣畅淋漓,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
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恋人的思念,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兼具了情感与意象的丰富性。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恋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虽有愁苦,但也充满希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杏花与梅花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常常与高洁、坚韧的精神相联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选择题: “梦魂飞过屏山曲”中的“梦魂”指的是:
A. 梦中的心情
B. 梦中的灵魂
C. 梦中的景象
D. 梦中的回忆
填空题: 诗中“正月淡梅花照屋”描绘了一个____的场景。
判断题: “披衣起闲愁万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对/错)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愁苦,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史浩的《杏花天》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