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浣溪沙 1980年春暮于弋矶山医院 夜梦乍醒,心悸枕上可闻

《浣溪沙 1980年春暮于弋矶山医院 夜梦乍醒,心悸枕上可闻》

时间: 2025-04-29 19:36:53

诗句

梦里閒情觅小词,乍醒馀悸苦难支。

拼将残梦细寻思。

万籁无声春夜半,一镰斜照下弦时。

心潮澎湃枕函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6:53

原文展示:

梦里閒情觅小词,乍醒馀悸苦难支。
拼将残梦细寻思。万籁无声春夜半,
一镰斜照下弦时。心潮澎湃枕函知。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悠闲地寻觅小诗,刚醒时心中余悸难以忍受。
拼命回忆那残留的梦境。万籁俱寂,春夜已过半,
一缕月光斜照着新月时分。心潮澎湃在枕边悄然明了。

注释:

  • 閒情:悠闲的心情。
  • 乍醒:突然醒来。
  • 馀悸:醒来后心中仍感到的恐惧或不安。
  • 拼将:努力地。
  • 残梦:未能完全记住的梦境。
  • 万籁无声:四周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 一镰斜照:形容月光如同镰刀般斜照。
  • 心潮澎湃:心中情感激荡。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涉及特定典故,但“春夜”与“月光”作为常见意象,常与思乡、离愁等情感相关联。在古代文学中,春夜常被赋予温柔与浪漫的特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宛敏灏,近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风格简洁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80年春暮,地点为弋矶山医院,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与情感,可能与个人经历或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作者在春夜时分的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梦里閒情觅小词,乍醒馀悸苦难支”,生动地描绘了从梦中苏醒的瞬间,带着梦境的余温,然而又有着心头的悸动与不安,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接下来的“拼将残梦细寻思”,则是对梦境的追忆和思考,展示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万籁无声春夜半”,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创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一镰斜照下弦时”,月光如刀,恰好照在新月的时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心潮澎湃枕函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孤独的夜晚内心的激荡与感悟,令人感受到深切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梦中寻诗的闲情与突然醒来的不安。
    • 第二联通过拼命思索梦境,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 第三联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月光的照射,增添了诗的意境。
    • 结尾句则总结了内心的澎湃与情感的深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一镰斜照”将月光比作镰刀,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描绘“心潮澎湃”,赋予情感以生命。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探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宁静的夜晚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夜: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内心的平静。
  • 月光:常代表思念与孤独。
  • 梦境:象征着人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 C. 对离别的感伤
  2. “一镰斜照下弦时”中,“一镰”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
    • B. 月光
    • C. 星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梦境与情感,展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敏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描绘月光时,融入了更深的哲理思考,展示了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现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舟过白门有纪 卖花声 承表妹录出拙稿并留十年前诗词,以此奉谢 卖花声 秋分后,桂花海棠俱开,燕犹未去,戏作 卖花声 像生花 卖花声 卖花声 暮春感赋 卖花声 冬景 卖花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元方季方 包含界的成语 砌水 自厝同异 而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珠围翠绕 约法三章 横求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垂头丧气 娇娇痴痴 麀聚 四字头的字 釆字旁的字 包含圄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