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2:1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2:12:49
卖花声
作者: 关锳 〔清代〕
楼上晚钟残。灯火更阑。一枝铜笛恐春寒。
满地青苔仙羽冷,风起清坛。花事易阑珊。
春梦蒲团。相思人在碧云端。
只有当时明月影,还到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楼上钟声渐渐消逝,灯光昏暗,似乎春寒依旧。一枝铜制的笛子响起,带来春天的寒意。地面上满是青苔,仙羽般的冷风在清幽的坛子上吹起。花事已然凋零,春梦如蒲团般轻柔。思念的人在蓝天之上,唯有当时的明月影子,依然映照在栏杆上。
“明月影”常常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寄托,而“碧云端”则代表着远方的人,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关锳,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关锳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写春秋季节的景象和人情。
此诗写于春季,表现了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短暂美好事物的感伤,融入了诗人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
《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开头的“楼上晚钟残”,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傍晚,伴随着钟声的消逝,时间的流逝感油然而生。而“灯火更阑”则暗示着夜幕降临,显得更加孤寂。接下来的“铜笛恐春寒”,将春天的冷意与音乐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中“满地青苔仙羽冷,风起清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凋零的无奈。最后几句描绘了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故人或恋人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只有当时明月影,还到阑干”,让人感受到那种遥不可及的思念,仿佛明月依旧在,情感却已随风而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短暂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逝去的无奈。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晚钟残”主要表达了什么?
“满地青苔”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碧云端”指的是?
答案:
《春望》:同样表现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忧愁。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怀古的情怀来表达对历史和爱情的追忆,情感更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