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4:01
卖花声
作者: 严金清 〔清代〕
秋老画图中,木落山空。
满林黄叶打头风。
鸿雁不来江水冷,
寂寞渔翁。
莫辨岸西东,
桥板能通。
荒凉斜日渡前红,
别浦归舟齐晒网,
暮色烟笼。
在这秋天的画卷中,树木凋零,山空旷无物。
满林的黄叶在秋风中飞舞。
鸿雁没有飞来,江水变得冰冷,
渔翁独自寂寞。
无法辨认岸的东西,
桥面仍能相互通行。
暮色下斜阳映照渡口的红色,
分别的港口,归来的船只齐齐晒网,
笼罩在暮色中的一切。
作者介绍:
严金清,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思。他的诗歌通常富有画面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秋季,正值天高气爽、树木凋零之时,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同时也传达了孤独的心境。
《卖花声》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思考。首句“秋老画图中”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秋天的苍凉和萧瑟感扑面而来。随后,通过“木落山空”,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情感的表达,树木的凋落预示着生命的无常。
“满林黄叶打头风”描绘了秋风中的黄叶飘舞,生动传达了秋的气息。接着“鸿雁不来江水冷”,鸿雁作为秋天的使者,象征着离别和思念,缺乏鸿雁的身影,江水似乎也变得冷清,渔翁的寂寞更是为场景增添了几分凄凉。
后半部分“莫辨岸西东,桥板能通”,诗人用简单的语言表现出对方向的迷茫,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而“荒凉斜日渡前红”则用斜阳的映衬,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令人沉醉于夕阳的余晖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别浦归舟齐晒网,暮色烟笼”结束了整个诗篇,告别与归属交织,暮色笼罩下的渔舟,仿佛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归宿的期盼。整首诗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思和对孤独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生活中迷茫与希望的交错感受。诗人以秋天的凄美反映出人们心中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孤独
B. 爱情与欢乐
C. 战争与和平
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A. 来临的希望
B. 亲情的温暖
C. 离别与思念
诗的最后一句“暮色烟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宁静与孤独
C. 激昂澎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