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40
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
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话要谨慎,不必惧怕别人,忍耐事情又何妨?国家的法律必须遵守,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不要随意抬高他人。保持公正而不私心,走正道才能更显光辉。若能做到这些,天必会赐予吉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思想与儒家强调的自我修养、法治观念密切相关。
作者介绍: 张齐贤(约757年-约818年),唐代诗人,字子齐,号青山,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修养,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法律制度,作者以自我警醒为主旨,强调道德自律和法治精神,反映出对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思考。
《自警诗》是一首蕴含深刻道理的警示诗。全诗以“慎言浑不畏”开头,强调了说话的谨慎与不畏的态度,表明在复杂人际关系中,保持沉默和谨言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忍事又何妨”则表达了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忍耐是一种美德。整首诗通过对国家法律的遵守和对个人行为的自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观念。
“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这两句,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诗人在这里警醒人们,只有遵循国家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正义,而不应随意抬高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纷争。最后两句“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则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公正、克己奉公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社会的认同与吉祥的回报。
这首诗既有哲理,又具现实意义,引导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自我警醒、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倡导在社会交往中遵循法律与道德规范,追求公正与和谐的生活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自警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齐贤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国法须遵守”,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个人自由
B. 法治的重要性
C. 忍耐的美德
D. 言语的谨慎
诗中“无私仍克己”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自私自利
B. 公正与自我约束
C. 怨天尤人
D. 忍耐与坚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自警诗》与《登高》同为唐诗,但主题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自警诗》注重自我修养与道德观念,而《登高》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