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竹诗

《咏竹诗》

时间: 2025-04-26 06:31:04

诗句

窗前一丛竹。

青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

新笋杂故枝。

月光疎已密。

风来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

黄口得相窥。

但恨从风萚。

根株长别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04

原文展示:

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疎已密。风来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但恨从风萚。根株长别离。

白话文翻译:

窗前有一丛竹子,青翠挺拔,格外奇特。
南边的竹叶与北边的竹叶交错,新的竹笋与旧的竹枝交织在一起。
月光时而稀疏,时而浓密,风来时竹子摇曳低垂。
青色的竹叶在空中飞舞并不妨碍,黄色的小鸟在此相互窥视。
但只惋惜因风的吹拂,根株却已长久分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丛竹:指竹子聚集成一片。
  • 青翠:形容竹子颜色鲜艳。
  • 南条北叶:南边和北边的竹叶。
  • 新笋:新长出的竹笋。
  • 故枝:旧的竹枝。
  • 月光疎已密:月光时而明亮,时而昏暗。
  • 青扈:青色的竹叶。
  • 黄口:指小鸟。
  • 恨从风萚:可惜因风的原因。
  • 根株长别离:根部和主干已经分开很久。

典故解析: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节操,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理想与人格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月光”和“风”则是自然界的典型意象,常常被用作抒情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希声,号紫云,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最初生活在南朝齐、梁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著称,深受后世推崇。谢朓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咏竹诗》可能是在谢朓的某次静谧的夜晚写成,窗前的竹子引发他对生命、自然和孤独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也流露出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咏竹诗》以“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窗前一丛竹”,突出了竹子与诗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竹子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描写“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生长状态,体现了生命的交错与和谐。

“月光疎已密”一句,描绘了月光在竹子间的变化,给人以幽静而又富有变化的感觉,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瞬息万变。而“风来起复垂”则将自然的力量引入诗中,表现出风对竹子的影响,象征着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最后两句“但恨从风萚,根株长别离”则让整首诗回归到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和对孤独的感慨。竹子的根株虽然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却因风的吹拂而长久分离,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独。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使其具有深邃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窗前一丛竹:开篇直入主题,强调竹子的存在。
  2. 青翠独言奇:竹子的青翠色彩使其显得独特。
  3. 南条交北叶:描绘竹叶的交错,象征生命的交融。
  4. 新笋杂故枝:新旧交替,体现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
  5. 月光疎已密:月光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6. 风来起复垂:风的作用,表现自然对生命的影响。
  7. 青扈飞不碍:竹叶的轻盈与自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8. 黄口得相窥:小鸟的窥视,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9. 但恨从风萚:表达对离别的惋惜。
  10. 根株长别离:强调孤独与隔离,深化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着理想与坚持。
  • 拟人:竹子与小鸟的互动,增添人情味。
  • 对仗:如“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竹子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孤独与离别的深切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
  • 月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象征外界的变化与无常。
  • 小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条交北叶”主要描绘哪种景象?

    • A. 竹子的生长状态
    • B. 月光的变化
    • C. 风的力量
  2. “但恨从风萚”中的“恨”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喜爱
    • B. 对离别的惋惜
    •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竹里馆》中,同样以竹子为主题,但更多地表现了寂静和闲适的生活,而谢朓的《咏竹诗》则更侧重于抒发内心的孤独与离别之情。这两首诗都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却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显得宁静和谐,后者则更为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朓诗选》
  • 《南北朝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新蝉 春夕遣怀 中春登楼 征妇怨 春游 春燕 春宵 海棠花 寄题程序伯画山楼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曰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事后 匡改 万物殷富 望宗 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农火 矮人看场 掷地之材 肤见谫识 毋字旁的字 阐幽探赜 子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绰然有余 包含偶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