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00
《早发》
作者:杜甫 〔唐代〕
有求常百虑,斯文亦吾病。
以兹朋故多,穷老驱驰并。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
昔人戒垂堂,今则奚奔命。
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雾映。
烦促瘴岂侵,颓倚睡未醒。
仆夫问盥栉,暮颜靦青镜。
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
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
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困惑。他常常感到焦虑,这种文人气质也成了他的病痛。如今交友甚多,却在穷困中奔波。在早晨出行时,船夫们却显得懒惰,风向也不正。昔日的先贤曾劝诫人们要谨慎,现在我又该如何奔波求命呢?海浪翻滚,黑色的巨蛇跃出水面,日出时黄雾笼罩。即使有瘴气,也不妨碍我颓倚在这里,还未醒来。仆人问我洗漱的事,我的脸色在青镜中显得憔悴。随意插上葛巾,心中却因林花的盛开而感到羞愧。侧耳听见昨夜的盗贼来袭,庆幸自己囊中空无一物。身处艰难,成为远道的客人,恳求他人却伤了我的本性。野生的薇蕨和首阳山的粟米,都是我赖以生存的资源。贱子想要随我而行,可我怀疑这是错误的选择。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关注社会、描写民生疾苦而闻名,作品风格朴实无华,情感真挚。
《早发》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安史之乱后流亡,生活困苦,身心俱疲。诗中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深切感受。
《早发》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感慨。全诗通过描绘早晨出发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焦虑。开篇即以“有求常百虑”点明诗人内心的烦恼,似乎无论如何追求,心中始终有千般忧虑。
在“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雾映”之句,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反映出大自然的狂野与生命的无常,仿佛在暗示着人世间的动荡不安。接下来的“颓倚睡未醒”,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真实,杜甫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使得作品充满了哲理。
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反思,“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与不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几句对生活境遇的描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既有对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情批判。
整首诗通过描绘杜甫的内心挣扎与生活困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篙师”指的是什么?
“涛翻黑蛟跃”中的“黑蛟”是指什么?
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杜甫的《早发》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疾苦,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孤独。杜甫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而李白则追求个人的自由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