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0:13
贺新郎
作者: 柴望 〔宋代〕
满酌西湖酒。觉湖山依然未老,游人如旧。
数过清明才六日,欲暖未晴时候。
正画舫春明波透。记得名园曾驻马,
锦鞍鞯浅映堤桥柳。寻胜赏,重回首。
不妨旋摘枝头有。喜青青垂丸带子,
脆圆如豆。想是和羹消息近,
报与醉翁太守。道玉铉有人启奏。
红药当阶明似锦,觉娇莺无燕皆称寿。
唱此曲,付红袖。
我在西湖边满饮美酒,感觉湖光山色依旧没有衰老,游人依然如故。
清明节过后才六天,天气欲暖却仍未晴好。
此时正是春日,画舫在明亮的波光中游弋。我记得曾在名园中驻马,
华丽的鞍具在堤岸柳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浅。我寻求胜景,重回首望。
不妨去摘取枝头的果实,喜见那青翠的垂丸带子,
脆嫩圆润,犹如豆子。想必是和羹的消息快要传来了,
要将此事告诉醉翁太守。听说有人奏报玉铉。
红色的花药在台阶上如锦绣般绚丽,
我觉得娇莺无燕,皆为寿宴祝贺。我唱此曲,交给红袖。
作者介绍:
柴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洒脱,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繁华盛世。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与对生活的热爱。
《贺新郎》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诗中描绘了西湖春日的美丽景色,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满酌西湖酒”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接下来的描写则揭示了湖山依旧,游人如故的景象,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尤其是在“数过清明才六日,欲暖未晴时候”中,诗人通过对清明节后的天气变化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中还提到“画舫春明波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水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回忆在名园驻马的情景,锦鞍鞯浅映衬着美好的自然,展现了他对过往的眷恋。最后,诗人以“唱此曲,付红袖”结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西湖的春日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深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所描绘的主要景象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红药”象征什么?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