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4:07
赠别郑炼赴襄阳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在戎马交驰的时刻,我的柴门已是衰老和病痛。
把你的诗带给我,日复一日,想着这次别离让我心中惊惶不安。
大地辽阔,夕阳下的峨眉山显得格外壮丽,
天空高远,岘山在春季中显得格外明媚。
愿我在年长者的圈子里,试着找一位姓庞的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多次动乱,诗风深沉,作品内容丰富,关心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赠别郑炼赴襄阳》写于杜甫与郑炼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惜别之情。郑炼是杜甫的朋友,赴襄阳任职,杜甫在这首诗中表露了他对朋友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捕捉了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思考。开头的“戎马交驰际”,立刻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似乎暗示着战争和动荡的背景。而“柴门老病身”则将个人的脆弱和时代的动荡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无尽思考。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一联,流露出离别的忧伤,诗人通过日常的交流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体现出深厚的友情。最后两句则用地理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广阔的自然描绘之间找到了平衡,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带有对未来的憧憬,是杜甫友情诗歌中的佳作,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感伤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杜甫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柴门”象征什么?
诗中,诗人对朋友的思念通过什么表达?
在杜甫的《赠别郑炼赴襄阳》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感慨。而李白的《送友人》则更多地展现了洒脱与豪情,尽管同为送别题材,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有所不同,杜甫更为细腻、深沉,而李白则显得更加奔放、洒脱。